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不同轻简稻作式的种植表现及应用前景? 其他禾谷类

不同轻简稻作式的种植表现及应用前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几种轻简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
1.1. 实收产量。实收产量以机插稻最高,平均单产为9000kg/hm2;其次为手裁稻,平均单产为8850kg/hm2;第3位是抛秧稻,平均单产为8700kg/hm2;第4位是麦套稻,单产为8400kg/hm2;直播稻单产最低,平均为8250kg/hm2。
1..2 单位穗数。直播稻单位穗数最高,平均穗数达388.5万彬hm2;机插稻、抛秧和麦套稻穗数都在360.0万穗/hm2左右;手栽稻穗数最低,平均穗数为321.0万穗/hm2。
1..3 每穗总粒数。每穗总粒数最高的为手栽稻,每穗总粒数为121粒;机插秧和抛秧比手栽稻少5-6粒;麦套稻和直播稻比手栽稻少10-12粒。
1..4 结实率。手栽稻结实率最高,为92%;其次为机插稻和麦套稻,比手栽稻少2%-3%;抛秧和直播稻最低,平均为85%-86%,比手栽稻低6%-7%。
1..5 千粒重。最高的是手插稻,平均为27.5g;其次为机插秧,为27.3g;最低的是直播稻,为25.5g。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栽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居首位,而穗数最少,原因是移栽时移栽质量未得到保证,移栽密度较小。
1.2 效益分析(表2) 从种植效益看,效益最好的为机插稻,每公顷纯效益为6465元,比手栽稻高1155元;其次为直播稻,每公顷纯效益为6090元,比手栽稻高780元;第3位是麦套稻,每公顷纯效益为5880元,比手栽稻高570元;第4位是抛秧稻,每公顷纯效益为5865元,比手栽稻高555元;手栽稻最低,每公顷纯效益为5310元。
2 不同稻作方式的特点
2.1 手栽稻 手栽稻与肥床旱育秧配套后与传统的湿润育秧相比,具有省秧池、省水、省种、省工、节本的优点,表现出对条纹叶枯病较好的抗性,特别是通过生化制剂的配套应用,使该项技术更简便,操作更简单,秧苗素质更好,秧龄弹性较大。栽后秧苗爆发力强,分蘖快。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出现了移栽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因移栽工作量大,导致移栽时基本苗得不到保证而直接影响到每公顷穗数,从而影响到产量和效益。
2.2 机插稻 机插稻具有省工节本、通过建立机插秧协会等形成产业化、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但生产上对大田的整田质量要求较高,机手操作不当易出现断垄缺株等现象,同时由于行距较大,影响足穗,部分迟插的田块产量得不到保证,特别是6月22日以后机插的产量一般在7500kg/hm2左右。
2.3 麦套稻 麦套稻具有秸杆还田、免耕不育秧,环保、省工节本的优点。生产上必须过好四关,一是全苗匀苗关,二是杂革关,三是杂稻关,四是倒伏关。
2.4 抛秧稻 抛秧稻具有省工节本、操作方便、产量稳定、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生产上抛秧时对田面整地质量要求较高,特别是抛植后如遇大雨易造成漂秧。同时田间杂草必须防除到位。
2.5 直播稻 直播稻具有操作简便、不需秧池、省工节本、稳产高效的优点。同时避开了一代灰飞虱的盛期,减轻了条纹叶枯病的危害。生产上必须注意的问题有:①草害较重;②后期群体过大易倒伏;③后期如遇低温,不能安全齐穗。
3 几种轻简稻作方式的应用前景
3.1 发展机插稻 机插稻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减少农业劳动力、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稻效益的有效稻作模式,是未来水稻发展的方向。当前需做的工作主要是发展机插秧协会组织,完善机插秧配套栽培技术,尤其对如何保证机插秧的质量和时间,攻足穗数等环节上做好研究,确保这项技术健康稳定发展。
3.2 提高直播稻 这项稻作方式2004年在宝应县广洋湖镇开始小面积应用,现正逐步向全县扩大,2006年该县各镇上报面积为1.45万hm2,实际应用要超过这个数字,已成为利用面积最大的一种轻简稻作方式。目前这种稻作方式在全省面积也在逐步扩大,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2006年春适应群众需要,在全省各地举办多期技术培训。因此,扬州市应加大技术力量,对目前群众自发进行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研究,结合现有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提高直播稻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3.3 扩大麦套稻 麦套稻不育秧、不耕田整地、不栽秧,秸秆还田,解决了麦秸焚烧难题,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栽培管理措施研究深入,较好地解决了全苗、匀苗、杂草稻、倒伏等问题,是扬州市重点推广的水稻轻简稻作方式。在前两年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建议加大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其应用面积。
3.4 稳定抛秧稻 抛秧稻具有明显的省力、省工、高产、高效、操作简便的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