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秸秆微贮技术 ? 玉米

玉米秸秆微贮技术 ?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秸秆微贮就是把农作物秸秆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枣秸秆发酵活干菌,放入一定的密封容器(如水泥地、土窖、缸、塑料袋等)中或地面发酵,经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爱的饲料。因为它是通过微生物使贮藏中的饲料进行发酵,故称微贮,其饲料叫微贮饲料。

  微贮的制作方法是:在处理前先将菌种倒入水中,充分溶解,也可在水中先加糖,溶解后,再加入活干菌,以提高复活率。然后在常温下放置1~2个小时,使菌种复活(配制好的菌剂要当天用完)。将复活好的菌剂倒入充分溶解的1%食盐水中拌匀,食盐水及菌液量根据秸秆的种类而定。1吨青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稻或麦秸加一定量的活干菌、食盐、水,不同的菌剂有不同的加料要求。

  秸秆切短同常规青贮。将切短的秸秆铺在窖底,厚约20~25厘米,均匀喷洒菌液,压实后,再铺20~25厘米秸秆,再喷洒菌液、压实,直到高于窖口40厘米,在最上面一层均匀洒上食盐粉,再压实后盖上塑料薄膜封口。食盐的用量为每平方米250克,其目的是确保微贮饲料上部不发生霉坏变质。盖上塑料薄膜后,在上面撒20~30厘米厚的秸秆,覆土15~20厘米,密封。秸秆微贮后,窖池内贮料会慢慢下沉,应及时加盖使之高出地面,并在周围挖好排水沟,以防雨水渗入。开窖同常规青贮。

  在微贮麦秸和稻秸时应加5%的玉米粉、麸皮或大麦粉,以提高微贮料的质量。加大麦粉或玉米粉、麸皮时,铺一层秸秆撒一层粉,再喷洒一次菌液。在喷洒和压实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秸秆的含水量是否合适、均匀。特别要注意层与层之间水分的衔接,不要出现夹干层。

  含水量的检查方法是:抓取秸秆试样,用双手扭拧,若有水往下滴,其含水量约为80%以上;若无水滴、松开后看到手上水分很明显,约为60%左右,微贮饲料含水量在60%~65%最为理想。喷洒设备宜简便实用,小型水泵、背式喷雾器均可。

玉米秸秆微贮加工技术 这也是生物处理方法,把玉米秸秆切短,长度以养牛5~8 厘米、养羊 3~5 厘米为宜,而养猪需粉碎,这样易于压实和提高微贮窖的利用率及保证贮料的制作质量。容器可选用类似青贮或氨化的水泥窖或土窖,底部和周围铺一层塑料薄膜,小批量制作可用缸或塑料袋、大桶等。秸秆含水量控制在60%,在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使玉米秸秆发酵后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饲料。微贮就是利用微生物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为菌体蛋白的方法,也是今后粗纤维利用的趋势。

秸秆微贮即农作物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是农作物秸秆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秸秆处理方法。近年来,秸秆氨化、碱化、青贮等秸秆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合理开发饲料资源,充分解决饲草、饲料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青贮对秸秆的要求较高,季节性较强:而氨化的液氨和氨水运输又很不方便,而且还有一定的不安全性。

第一:秸秆微贮

秸秆微贮即农作物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是农作物秸秆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秸秆处理方法。近年来,秸秆氨化、碱化、青贮等秸秆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合理开发饲料资源,充分解决饲草、饲料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青贮对秸秆的要求较高,季节性较强:而氨化的液氨和氨水运输又很不方便,而且还有一定的不安全性。
  秸秆微贮技术通过加入木质素纤维素秸秆发降解剂,在密闭的厌氧条件下,促进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高其消化率,并增加营养。秸秆降解剂处理农作物秸秆,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增重快,无毒害等特点,可以作为一种处理秸秆的新技术,生产的饲料广泛应用于草食家畜的饲养。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我国农区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和发展农区畜牧业,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微贮秸秆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二:秸秆微贮后有什么好处?

  1.适口性好。秸秆经微生物发酵后,质地变得柔软,并具有酸香酒气味,适口性明显提高,增强了家畜的食欲。与未经过处理的秸秆相比,一般采食速度可提高43%,采食量可增加20%以上。
  2.营养价值和消化率高。在微贮过程中,经秸秆降解作用后,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部分被降解,同时纤维素木质素的复合结构被打破。这样,瘤胃微生物能够与秸秆纤维充分接触,促进了瘤胃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增加了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合成量,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使秸秆变成了牛、羊的优质饲料,促进牛、羊增重。生产实践表明,3公斤微贮秸秆相当于l公斤玉米的营养价值。通过微贮,麦秸的消化率可提高55.6%,水稻秸秆的消化率可提高57.9%,秸杆发酵技术发酵玉米秸杆等山东黑龙江贵州新疆辽宁河北甘肃玉米秸秆的消化率可提高61.2%。用微贮秸秆饲喂牛、羊和未处理秸秆相比,可使其日增重提高30%以上。
  3.成本低廉。只需15克菌种,就可以处理2000公斤秸秆,而氨化同样多的秸秆则需用尿素40—50公斤,两者的处理效果基本相同。但微贮秸秆可比尿素氨化降低成本80%左右,其使用安全性能也比氨化法高。
  4.操作简便。秸秆微贮与青贮、氨化相比,商更简单易学。只要把菌种活化后,放到1%的盐水中,然后均匀地喷洒在秸秆上,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压实封严,在密闭厌氧条件下,就可以制作优质微贮秸秆饲料。微贮饲料安全可靠,微贮饲料菌种均对人畜无害,不论饲料中有无微生物存在,均不会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可以长期饲喂,用微贮秸秆饲料作牛、羊的基础饲料可随取随喂,不需晾晒秸杆发酵技术发酵玉米秸杆等山东黑龙江贵州新疆辽宁河北甘肃,也不需加水,很方便。
 

 5.贮存期长。菌种发酵处理秸秆的温度为10—40℃且无论青的或干的秸秆都能发酵。因此,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全年都可以制作秸秆微贮饲料。秸秆发酵剂,可利用秸秆中的碳水化合物迅速发酵,繁殖快,成酸作用强,具有很好的抗腐败防霉能力。秸秆经微贮发酵后,能够形成大量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具有很强的杀菌抑菌能力,秸杆发酵技术发酵玉米秸杆等山东黑龙江贵州新疆辽宁河北甘肃故发酵的微贮秸秆饲料不易发生霉变,可以长期保存。
第三:玉米秸秆微贮简介  
一、基本原理
  秸秆中加入秸秆发酵菌种后,使秸秆中分解纤维素的菌数大幅度提高。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密闭的厌氧条件下秸杆发酵技术发酵玉米秸杆等山东黑龙江贵州新疆辽宁河北甘肃,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大量降解,产生糖类,继而又被转化成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使pH值下降到4.5—5.0,抑制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繁殖。经微贮后,秸秆转化成优质粗饲料,不但提高了饲用价值,而且不容易发生腐败,可以长期贮存饲喂。微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酶解,使秸秆变得膨松和柔软,提高了秸秆的适口性,增加了动物采食量。
  2.由于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使变得柔软和膨胀的秸秆能够充分地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相接触,从而使粗纤维类物质能够更充分地被瘤胃微生物所分解,提高了秸秆的消化率。
  3.微贮时,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被微生物部分地分解,并转化为糖类和脂肪类,从而提高了秸秆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秸秆经微贮后,其代谢能和有机酸含量显著提高,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则明显下降。
  4.秸秆微贮是在密闭的厌氧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微生物菌群可以秸秆中的纤维素为底物,将其酶解为木聚糖,进而降解成木聚寡糖、木三糖和木二糖等,最后降解成木糖。然后再经无秸杆发酵技术发酵玉米秸杆等山东黑龙江贵州新疆辽宁河北甘肃氧发酵,将其转化成有机酸类。随着有机酸含氨蹭加,封闭的秸秆微贮容器内氢离子浓度赶齐越高,从而导致秸秆饲料的pH值逐步下降,当pH值下降到4.5—5.0时,酸性抑制了各种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使各种有害菌热不能繁殖,使微贮秸秆饲料可以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