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条件如何? 玉米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条件如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我国北方,粗缩病毒在冬小麦及其它杂草寄主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第二年玉米出土后,借传毒昆虫将病毒传染到玉米苗或高梁、谷子、杂草上,辗转传播为害。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便受侵染发病也轻。玉米出苗至5口十期如果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相遇,发病严重,所以玉米播期和发病轻重关系密切,如河北省5月中旬播种的玉米,苗期正遇上第一代,灰飞虱成虫盛期,发病严重。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灰飞虱多,发病重。

Maize rough dwarf virus简称MRDV,称玉米粗缩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球形,大小60—70nm,存在于感病植株叶片的凸起部分细胞中。钝化温度80℃,20℃可存活37天。

玉米粗缩病 - 传播送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靠灰飞虱(Delphacodes striatella)传毒。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翌春迁入玉米田。此外冬小麦也是该病毒越冬场所之一。春季带毒的灰飞虱把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然后再传到玉米上。玉米5叶期前易感病,l0叶期抗性增强。该病发生与带毒灰飞虱数量及栽培条件相关,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期相遇易发病。套种田、早播田及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病重。潜育期10—20天。此外有报道云南丽江地区传毒昆虫为白背飞虱。玉米苗期是玉米粗缩病的敏感期。大、小麦和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狗尾草等是粗缩病毒越冬的主要寄主。粗缩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可增殖和越冬,但不能经卵传给下一代。灰飞虱主要在麦田、绿肥田和杂草根际越冬,春季在大、小麦、杂草上,随后部分转移到水稻上繁殖,在玉米上不能繁殖。冬、春气候温暖干燥,夏季少雨有利灰飞虱发生。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及其自交系,普遍表现不抗粗缩病,感病品种多,如郑单2号、博单1号、群单105、寸夜l07发病重。套种、插花种植玉米的比例普遍增加,再加上毒源量大,粗缩病还有蔓延上升的可能。

主要靠灰飞虱(Delphacodes striatella)传毒。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翌春迁入玉米田。此外冬小麦也是该病毒越冬场所之一。春季带毒的灰飞虱把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然后再传到玉米上。玉米5叶期前易感病,l0叶期抗性增强。该病发生与带毒灰飞虱数量及栽培条件相关,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期相遇易发病。套种田、早播田及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病重。潜育期10—20天。此外有报道云南丽江地区传毒昆虫为白背飞虱。玉米苗期是玉米粗缩病的敏感期。大、小麦和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狗尾草等是粗缩病毒越冬的主要寄主。粗缩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可增殖和越冬,但不能经卵传给下一代。灰飞虱主要在麦田、绿肥田和杂草根际越冬,春季在大、小麦、杂草上,随后部分转移到水稻上繁殖,在玉米上不能繁殖。冬、春气候温暖干燥,夏季少雨有利灰飞虱发生。套种、插花种植玉米的比例普遍增加。

原因:一是玉米种不抗病。二是玉米与小麦套种或与棉花、蔬菜等插花种植,粗缩病向棉区和菜区玉米田扩展。三是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是当前玉米种植制度有利于粗缩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四是冬季温暖干燥、春季少雨成为该病流行的有利气候条件

高温干旱天气、灰飞虱带毒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