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红痢又叫仔猪梭菌性肠炎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发病急剧,病程短促,死亡率极高。
临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四种,以排出浅红或红褐色稀粪,或混合坏死组织碎片和气泡。病理变化表现为小肠特别是空肠粘膜红肿,有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肠内容物呈红褐色并混杂小气泡;肠壁粘膜下层、肌层及肠系膜有灰色成串的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
预防措施
在发病猪群,对怀孕母猪于产前1个月和产前半个月各肌肉注射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10毫升,使仔猪出生后吃到注苗母猪初乳,获得免疫保护;
做好产房、猪舍、环境及临产母猪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在常发病猪场,仔猪出生后,在没吃初乳前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土霉素、痢特灵)进行预防性口服,有一定效果;也可在仔猪出生后肌肉注射抗猪红痢血清,3ml/kg体重,可获得充分保护。
治疗措施
母猪产前一月和半月分别肌肉注射1次C型魏氏梭菌灭活菌苗10ml ;
磺胺嘧啶 0.2-0.8g、三甲氧苄氨嘧啶40-160mg、活性炭0.5-1g:混匀一次喂服,每日2-3次;
链霉素粉1g、胃蛋白酶3g:混匀喂服5只仔猪,每日1-2次,连用2-3d。
仔猪红痢
(一) 综述
又称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或梭菌性肠炎。是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
病原是C型产气夹膜梭菌,本菌能产生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α和β毒素。特征为1~3日龄仔猪排血样粪便(血痢),肠坏死,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易感动物范围很广泛:猪、马、牛、鸡、兔、鹿等,其中反刍动物,尤其是绵羊更为易感,人也有易感性,猪多发生于1~3日龄,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无季节性,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感染。
一旦发病,病原就会长期存在,本菌的芽孢长期、广泛地存在于人畜的肠道、污染的外界环境、下水道等处。
(二) 临症
发病急剧,仔猪出生后1天内就可发病,排浅红和红褐色粪便。
病猪迅速脱水、消瘦、衰竭,有的病猪呕吐、尖叫,出现不由自主的运动。
绝大多数在几天内死亡,若病程在7天以上,则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病猪生长停滞,逐渐消瘦、衰竭或死亡。
(三) 病理
腹腔内有许多缨红色渗出积液。
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内容物呈红褐色并混有小气泡。
肠壁粘膜下层、肌肉层及肠系膜含有气泡。
病程稍长的肠壁形成坏死性黄色假膜,一般不易剥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四) 防治
仔猪出生后注射猪红痢血清,3ml/kg体重;出生后内服“保命油”,或内服庆大霉素;抗菌素(青霉素、磺胺等)结合VC结合治疗。
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和产前15天分别用红痢菌苗免疫接种一次。
上一篇: 怎样进行韭菜播前的浸种和催芽?常用的播种方法有几种?
下一篇: 苹果根朽病的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