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甘薯 > 如何贮藏红薯? 甘薯

如何贮藏红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室内贮藏 可选择严密而温暖的屋子,靠墙根四周围砌一圈火道,搭一炉子用于加温,在地面上砌一囤子,囤高1~1.5米,宽1.5~2米,长度根据屋子大小和贮藏量的多少而定。囤底和四周垫适量的豆叶,起防寒保温作用。囤内摆放甘薯,入囤时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剔除有病的甘薯。然后生火加温进行愈伤处理,愈伤后要通过窗上的风斗降温。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封堵门窗,在甘薯上盖6~9厘米厚的豆叶,天气寒冷时,上边再盖一层草帘防寒,并适当生火加温。  
2.井窖贮藏 选择地势高、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向下挖一井筒,一般直径1米左右,井筒深5~6米。井筒底部正中留一土台,再从井底向两侧水平方向挖宽约1米,高约1.5米的洞,挖进约1米以后再往大扩展成为贮藏室。贮藏室的大小可根据贮藏量多少而定。高1.5米、宽1.5米、长2~3米的贮藏室,一般可贮甘薯1500~2000千克。井窖口要比平地高出30厘米左右,以防雨水或雪水流入窖内。贮藏室内要垫10~15厘米厚的干沙,其上放置甘薯。甘薯只能装七成满,以便留出换气的地方,否则会因湿、热而加重腐烂。工作人员下井进行管理时,要注意防止井内C02窒息。
3.棚窖贮藏 一般挖宽约2米,长3~4米,深2米左右的地窖。如果地下水位过高,也可挖成半地下式,露出地面部分用土打墙。也有的挖成圆筒状,直径约2米。挖出的土垫在窖口四周,高出地面30厘米以上。窖口上架以木棍,然后再铺约30厘米厚的秸秆,秸秆上面再覆0.5~0.8米厚的土。在窖的东南角留一出入口,供通风换气使用。将甘薯由底向上逐块堆积,在甘薯与窖壁之间要围垫约10厘米厚的细软草,避免甘薯与窖壁直接接触。按近地表部位围草应加厚一些。薯堆高约1~1.3米,上面约留1米的空间。  
贮藏初期采用自然通风的办法散热,但出入口一般要盖上草帘。等到窖温下降到13~15℃时,里面再盖上10~15厘米厚的干豆叶或稻壳。窖底覆土要从窖边四周向外1米远的地方开始,不使窖边土层冻结。在窖底纵横方向挖三条宽和深各约20厘米的通气沟,横沟与纵沟等距离交叉,两端沿窖壁通到薯堆的上面。通气沟上稀排木条或秫秸,注意不要被薯块堵塞。  
4.屋窖贮藏 屋窖的结构与普遍房屋相似,但墙壁屋顶很厚,四周密封,窗户打开,有加温用的火道,可进行高温愈伤处理。屋窖有大屋窖(贮1万~5万千克)和小屋窖两种。小屋窖的窖体小,省工省料,适合农户贮藏用,一般每窖可贮1 500~3 000千克。  
小屋窖可利用旧屋的角落改建,也可以新建。一般长2~3米,宽2~2.3米。如修建半地下式,可向下挖0.7~ 1米再垒墙。若修建地上式,可自地面向上垒墙,墙厚0.7~1米,要垒成双层墙,中间填土或填碎草。墙高约2米,南边或东边留门。屋顶起脊,瓦顶或草顶皆可,顶厚约0.5米,房檐要包严,不能裂缝透风。前后墙要留对口窗,室内建回笼火道,室外在进火口处修建煤火灶。甘薯入窖前在窖内铺设秸秆或者其他干燥柔软的衬垫物。薯堆中间每隔1米左右放一个通气筒或高粱把。堆高1.3~1.5米,上留约0.5米空间,薯堆四周不可直接靠墙。  
高温愈伤处理时,火要大,加温要猛,使窖温在1昼夜内上升至32~35℃。薯堆上、中、下都要放置温度计,每隔1~2小时检查一次温度,保持4~6天高温。高温处理后应打开窖口及对口窗,使窖温迅速下降至 15℃左右,即可进入正常贮藏管理。  
贮藏前期若窖温过高,可在晴天开窗散热,待窖温稳定在13℃时应注意保温。以后随气温下降加挂门帘,并堵死出气口。天气再冷时应生火加温,并在薯堆上盖草保温。立春后天气转暖,在晴天可适当开窗通气。贮藏期间要隔2~3天检查一次窖温,尤其应注意窖西北角下部易出现低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