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叶面喷肥技术? 小麦

小麦叶面喷肥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小麦中后期叶面喷肥可延长叶片功能期,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抵御干热风危害,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追施肥料措施。要使叶面肥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喷施时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一、产品选择要适宜

叶面肥产品的选择可根据麦田肥料缺失来确定。一般对晚播麦田和基肥施用不足有脱肥现象的麦田,以选用氮、磷、钾大量元素为主的叶面肥,迅速补充营养,满足小麦后期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对高肥力麦田,生长后期以选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与氨基酸、腐植酸或有机络合物形成的多元、复合叶面肥,强化营养平衡,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早衰,增加粒重,提高品质;对缺微量元素田块,可针对性喷施微肥。目前小麦生产上常用的叶面肥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锌、钼酸铵、喷施宝等,这些肥料具有性能稳定、不损伤叶片等特点。

二、喷施浓度要恰当

叶面追肥一定要控制好喷洒浓度,浓度过低起不到效果,浓度过高易发生肥害。一般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浓度应控制在0.2%--0.5%,尿素1%-2%,硫酸锌0.1%-0.3%,钼酸铵0.02-0.05%为宜。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等叶面肥使用浓度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严禁随意提高浓度,特别是微量元素肥料,作物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很窄,更要严格控制。

三、喷施时间要适宜

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肥液在叶面上的湿润时间,湿润时间越长,叶面吸收的养分越多,效果也就越好。一般情况下,保持叶片湿润的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这样吸收的速度快,吸收量也大。因此,叶面喷肥最好是选择无风的阴天或晴天上午9时至10时,下午4时以后进行。若在喷后3小时内遇雨,待晴天时补喷一次,但浓度要适当降低。

四、喷施方法要科学

叶面喷肥要雾滴细小,喷洒均匀,主要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片的背面。喷量不要太大,以叶片不滴水为好,以防肥液积聚叶尖产生肥害烧尖。为保证小麦养分需求量,可间隔7天复喷一次,连喷2-3次。

五、药肥混用要得当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叶面肥合理混用能提高肥效,节省喷洒时间和用工。叶面肥还可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实行“药肥混喷”,起到防病、防虫、防早衰、防干热风、防秕粒等一喷综防效果。切忌不能将碱性和酸性以及含发生化学反应的肥料、农药混用;肥液要随配随用。

六、肥液要加湿润剂

小麦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可在叶肥溶液中加入适量增效剂和湿润剂(如中性皂片、质量较好的洗涤剂等),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溶液在叶片上的附着性能,提高叶面施肥效果。

小麦抽穗扬花期一般可以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美洲星、氨基酸水溶肥、腐植酸水溶肥、通风植物营养液等

 1、喷施叶面肥的好处:小麦后期根系吸肥吸水能力下降,因此要抓住扬花-灌浆这段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广泛推行“一喷三防”技术措施,即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通过在小麦叶面供养以补根系吸收下降造成减产,达到延缓根系衰老,延长剑叶功能期,减轻干热风为害,防止倒伏,增加小麦灌浆速度,增加粒重,从而增产,根据土肥站近年来叶面肥试验结果,小麦扬花至灌浆喷施两次叶面肥,可增产5%-8%左右,增产效果显著。

  2、叶面肥的常规用法:一般于小麦抽穗-灌浆期连续进行2-3次叶面喷肥,可选用0.5-1%的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对于高产超高产小麦必须进行叶面喷肥,因为高产超高产小麦亩穗数较多,且穗大、粒饱,后期遇干热风易倒伏,所以结合防病治虫可起到“一喷三防”的效果。

  3、叶面肥的特殊用法:在气候反常环境恶化的条件下,要创小麦高产,除了根部施肥外,还应充分利用叶面施肥技术,尤其是高温干旱或涝洼积水田块,或是遭受冻害时,或是小麦遭受药害时,都应及时进行叶面施肥,可选含氨基酸类或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混合液等,可达到减轻灾害、增强抗性、增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