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宜猪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影响肥育猪胭体瘦肉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和环境。就遗传因素而言,即从猪的品种方面考虑,可通过以下4 条途径。( l )引进瘦肉型猪种直接生产瘦肉型商品猪。( 2 )引进少量瘦肉型良种公猪作父本,采用地方猪种(或我国培育猪种)作母本,进行经济杂交,以最优杂交组合生产瘦肉型杂种商品猪。( 3 )进行瘦肉型新品种(或品系)的育种工作,生产瘦肉型商品猪。( 4 )坚持地方猪种的瘦肉型选育方向,生产瘦肉型商品猪。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瘦肉型猪,提高肥育猪胭体瘦肉率,宜选择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和肉质好的良种瘦肉型公猪作父本,以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高、肉质好的我国地方猪种(或培育猪种)为母本,通过杂交组合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优杂交组合生产瘦肉型杂种商品猪。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瘦肉型杂种商品猪的有效途径。根据我国许多省(市)的杂交组合试验,采用三品种(三元)杂交,即瘦肉型良种公猪为父本,地方猪种为母本,其一代杂种母猪再与另一个瘦肉型的公猪杂交,所得后代瘦肉率一般可达到56 %左右。二、控制营养水平,采用适当的饲养方式1 .营养水平饲料是保证猪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肉、脂、骨、皮等组织营养形成的主要原料。2 .饲养方式瘦肉型猪的饲养方式对增重、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吊架子饲养方式不能满足瘦肉型商品猪的营养需要,饲养瘦肉型商品猪应采取“直线”饲养和“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
一、饲养优良品种。品种是决定瘦肉率的关健因素。脂肪型猪或土种猪瘦肉率一般为38%~45%,饲养杜洛克、长白、约克夏或其他瘦肉型猪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瘦肉率可达64%以上。
二、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依据猪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蛋白质水平。体重在10~20公斤时,饲料蛋白质水平应为22%~20%;体重在40~60公斤时,饲料蛋白质水平应为19%~16%;体重在60~90公斤时,饲料蛋白水平应为16%~14%。
三、改变喂养方式。采取“前敝后限”的“促、控”方法,即60公斤前敝开饲喂,60公斤后则限制饲喂,一般以限10%~15%较适宜同时用青绿饲料补充,使肉猪往育肥前期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在育肥后期限饲则能抑制脂肪的增长、节约饲料等,提高胴体瘦肉率。
四、定期出栏。按照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体重越大,脂肪越多,瘦肉率相应降低,同时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越多。因此,一般品种猪毛重达到90公斤时出栏被认为是最佳方案,而三元杂交猪即使到 110公斤 上活重出栏,也不会降低胴体等级,而可能更适合消费者对“肥中有瘦、瘦中有肥”的肉质要求。
规律限制饲养法,就是按猪的瘦肉增长规律,在一定的阶段内,对猪进行限制食量的饲 养方法。该法一般有两种具体做法:一种是从猪20千克后开始限食,直至宰杀;一种是从猪 60千克后开始,只供给自由采食量85%的饲料,直至宰杀。采用规律限制饲养法,一般可使 猪的瘦肉率提高47.6%。
猪生长前期主要是以长肉及骨骼为主。60千克前期瘦肉的增长处于上升阶段;60千克后 期则是脂肪处于上升的高峰期,此期肉增长处于下降的趋势甚至停滞。因此,在猪肉增长期 内,要供给充足的优质饲料,使其快速地生长发育,而到脂肪沉积期,则要适当限制精饲料 的喂量。
下一篇: 黑山羊有哪些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