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保育仔猪饲养方法

保育仔猪饲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坚持“全进全出”制度。仔猪断奶前,要清理好保育猪舍,安装好饮水器和料槽等,修理好损坏的门窗、猪栏、猪圈、天棚及墙壁、地面、通道、排污沟等,并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2次,再进行熏蒸消毒,空舍3天后进猪。断奶仔猪进保育舍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以减少仔猪随意进出而带来的疫病相互感染。  

2、分群与调教。仔猪进保育舍时,要按公、母、大、小、强、弱分群,仔猪日龄相差不大,最好控制在7日龄以内;如能按原窝转群更好,有利于稳定仔猪的情绪,减少应激,避免恃强凌弱,相互争斗造成伤害;饲养密度每栏以10--15头为宜,夏季数量要少,冬季适当增多,以便仔猪相互取暖,每头仔猪要有0.6--0.8 m2 的活动空间。仔猪的调教主要是仔猪定点排便、采食和睡卧的“三定位”,这有利于保持圈内干燥和清洁卫生。每个栏内悬挂1~2条铁链供仔猪玩耍,减少仔猪咬尾和咬耳等恶癖的发生。  

3、保温与通风。保育舍要保温又通风,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仍很高,18~22 ℃委为宜,上下温差不超过3 ℃为好;湿度65%一50%为宜 ,过于潮湿,会引起猪发生多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保证圈舍内的空气质量,必须进行有效的通风。具体作法是根据仔猪的日龄、圈舍内空气质量(氨气味大小)和环境温度进行,必要时,需要牺牲温度而保证通风。  

4、消毒。 在消毒前要用水冲洗圈舍,除去粪尿、落地料等污物,可以采用每天消毒,也可以隔天消毒,在选用消毒剂时,要两种以上轮换、交叉使用。带猪消毒可选用1%新洁尔灭、1%过氧乙酸等消毒剂,采用喷洒消毒的方式,从猪舍内顶棚、墙、窗、门、猪栏两侧、食槽等,至上而下喷洒均匀。  

5、免疫及驱虫。断奶仔猪过渡期间禁止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少应激。在免疫期也应尽量避免饮水加药和饲料加药的冲突,以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21日龄肌肉注射猪瘟普通细胞苗4—5头份或猪瘟脾淋苗1头份;42日龄肌肉注射蓝耳病疫苗1头份;50—65日龄二免猪瘟普通细胞苗6—8头份或猪瘟脾淋苗1—1.5头份。仔猪断奶转群前驱虫一次,左旋咪唑:8毫克/千克体重内服给药,丙硫苯咪唑:10~2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给药,敌百虫:0.10--0.12克/千克体重拌入饲料中喂给。   

6、疫病防治。腹泻 :预防腹泻除在饲料中投药外,饲养员应认真仔细按饲喂制度操作,舍内保持清洁、干燥,强化消毒。病毒性腹泻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细菌感染,2.5%恩诺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每l0 kg体重肌注lmL,每天1次,连用3 天,同时肌注猪用干扰素,每天1次,连用3 天,如果仔猪能自行饮水,可给予电解质多维或口服补液盐,配合上述疗法效果更明显;细菌性腹泻的治疗用痢菌净、氧氟沙星、肠炎灵注射液均有很好疗效,同时注意补液防脱水和酸中毒;非传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应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坚持消毒制度,搞好猪舍与环境的卫生,查清除病因,对症下药,通常情况下,只要除去发病的各种诱因,多数仔猪可自愈。呼吸道疾病 :预防呼吸道病必须有良好的空气质量作保证,并认真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全方位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对仔猪的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药物防治主要用林可霉素等。

水肿病 :预防水肿病要做好饲料过渡工作,增加硒和维生素E的供应,可采用料中添加或注射方式补充,防止保育舍湿度过大。圆环病毒病 :预防圆环病毒病要注重营养、环境控制、饲养管理,按照保育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坚决执行,使得猪群有较强的免疫力。药物预防主要用在猪群免疫力最低的阶段或最易被感染的阶段。发病初期可注射长效广谱抗生素,如得米先、氟苯尼考等;如出现病情扩散,则要同时采取料中加药或水中加药的措施,对全群进行治疗性预防。

链球菌病 :仔猪出生后断脐、断尾、剪牙、打耳号、去势及注射时要严格用碘酊消毒;发生外伤时要及时处理,防止从伤口感染,引发本病。病死猪只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猪舍、猪栏、场地、环境及用具要彻底消毒,每天2次。同时使用链球菌Ⅱ型灭活苗,仔猪于28日龄首免,免疫可使用抗生素,不影响疫苗效果。复方板蓝根注射液、30%安乃近、氯丙嗪注射液等都可用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