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蟹苗为什么必须要在水溞高峰期下塘? 其他水产

蟹苗为什么必须要在水溞高峰期下塘?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缺乏鲜活、高质量的适口天然饵料,是初下塘蟹苗死亡的-个重耍原因。而水潘乃小型浮游甲壳类,在池塘内分布均匀,不污染水质,营养价值高,属全价活饵料,其游动速度慢,蟹苗容易捕食,是蟹苗的最佳适□饵料。在蟹苗下塘前7~l0天(水温22~25摄氏度),对-级池施甪牛粪或猪粪,每亩l50~300千克。或在蟹苗下塘前l0~l5天绿沤甪在-级池的四角,浸没水中,以后经常翻动,促其腐烂,每亩甪绿肥200~400千克。在蟹苗下塘前施甪有机肥料,目的是人为地制造水溞高峰期,以提供蟹苗量多质好的饵料。

人工育苗或天然蟹苗,均需经过淡水淡化后才能销售。但沿海淡水都带有一些盐度(2~4),属氯化水(含氯量高),而且其钙、镁离子含量高,钙、镁比例为1:1~2;如采用地下水,尽管水中镁离子少,但其铁离子和氟离子高。而内河淡水,通常盐度在0.5以下,钙、镁离子含量低,钙、镁比例为1:0.3,属碳酸水(碳酸盐高)或硫酸水(硫酸盐高)。由此可见,沿海淡水与内河淡水水质上的差异很大。因此,蟹苗要适应这种差异,必须通过有机体渗透压的调节来适应新的环境,这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在良好的水质、充足的适口饵料条件下进行调节。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批死亡。生产实践证明,蟹苗在下塘1~5天中最容易死亡。而蟹苗下塘前,先暂养在网箱内,其水质条件好,在网箱内投入水溞,饵料相对密度大,蟹苗捕食水溞的几率大大提高。蟹苗饱食后,其调节渗透压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捕食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此外,蟹苗摄食生物药饵后,还可以提高其抗病能力。因此,蟹苗下塘前必须经过暂养,饱食后下塘,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蟹苗运到后,应先将蟹苗箱放入水中2分钟,再提起;如此往复2~3次,以使蟹苗适应池塘的水温和水质,然后将蟹苗放入网箱中暂养。待蟹苗活动正常后,投喂大量水溞,使蟹苗吃饱,然后将网箱揿入水中,蟹苗自动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