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怎样才能防止小麦倒伏? 小麦

怎样才能防止小麦倒伏?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小麦倒伏原因:1、气候因素。倒伏的原因一般都是强降雨和大风造成,尤其是当小麦处于灌浆后期,穗重加之连续降雨和大风,大部分高秆品种和群体过大田块发生点片倒伏。2、品种因素。倒伏的品种基本都是株高在85 cm以上且群体过大、茎秆细弱。3、耕种因素。土地翻耕不够精细,播种、苗期镇压不够。4、种植密度过大。由于密度过大其茎秆比较细弱而且通风透光性差,加之春季降雨比较频繁,田间病害发生比较重;因此密度过大田块比密度适中田块倒伏严重。5、施肥不当。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种类其倒伏情况也不相同。氮肥后移的田块比“一炮轰”的田块倒伏发生轻的多;施纯磷、钾较多的田块倒伏较轻。6、病虫害影响。纹枯病危害小麦的基部茎秆,造成坏死,后期一遇到风雨即倒伏。

  二、防止对策:1、选用抗倒伏品种。选用抗倒伏品种是防止小麦倒伏的基础,在没有化控条件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的区域宜选择抗倒伏品种进行推广,不宜选择高秆和茎秆细弱的品种。大力提倡小麦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降低倒伏的风险。2、降低基本苗数,合理栽培群体。小麦的生产经历了增穗增产、穗粒并重增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基本苗数不断增加、施肥水平提高,高峰苗也较多,造成田间郁蔽,引起基部节间过分拉长,加重纹枯病的发生,从而发生倒伏。3、科学施肥。在适期拌种的基础上,施足基苗肥,控制腊肥,重施拔节孕穗肥。施肥比例按氮、磷、钾搭配,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4、适量深锄,适度镇压。对徒长麦苗,采取深锄切断部分根系,以减少部分分蘖对肥水的吸收量,加速分蘖两极分化,控制有效分蘖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在拔节前适度镇压能壮节、降低株高、沉实土壤,达到根土紧密结合。镇压视旺长程度进行1~3次,每次间隔5 d左右,同时掌握地湿、早晨、阴天三不压的原则。对密度大、长势旺、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应及早疏苗,或用横耙耙1~2次,疏掉部分麦苗。5、科学化控。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或植株较高的品种,在小麦起身期用15%多效唑450~750 g/hm2或20%壮丰安450~600 mL/hm2 ,对水450 kg喷洒,以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倒伏能力。叶面喷施多效唑的有效期是拔节期前后,在此阶段内,施药越早,对基部第1、2节间的抑制效果越好,且对穗部也有良好的作用。6、及早防治纹枯病。纹枯病的大发生也是造成小麦倒伏的又一重要因素,应及早防治。

1、选用抗倒伏的品种 一般高杆品种比矮杆品种倒伏的危险大,但矮杆不是抗倒的唯一性状指标,仍要有实际表现抗倒能力,由于在同样的环境下,抗倒伏强的品种,在栽培管理上比较方便,在小麦中后期处在温度高湿度大特别经不起大风雨袭击的地方,更要注意选择抗倒伏强的品种使用。  
2、对在分蘖期就出现旺长的小麦可控制肥水,进行深中耕 以控制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并抑制过多的分蘖发生,减轻田间的荫蔽,拔节期对有倒伏倾向的麦田要严格控制施用氮肥。  
3、施用矮壮素 是群体大的麦田防止倒伏的有效措施,矮壮素不仅可以降低植株的高度还可使叶片变宽、变短、变厚、增加结实粒数,如果喷施两次效果更好,喷药时间第一次在第一节刚开始深长,第二次在第二节刚深长时进行,过晚,下部节间长度已经固定,对防倒效果就部大了,药液浓度0.15~0.3﹪,亩用量50公斤~75公斤左右。  
4、施用钾肥增强抗倒能力 钾能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这些物质能使作物茎秆机械组织发达,茎秆坚韧,此外高产麦田往往施氮肥过多,磷钾不足,氮钾失调,增施钾使养分协调,还能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倒伏的危险,草木灰是很好的钾肥,可在拔节前后,直接撒施,也可以用水浸取液喷施,化学钾肥氯化钾等也可施用。  
5、防治茎秆病害 清除田间杂草,除药剂防治病害外,还应注意田间卫生以减少病害濨生,杂草使茎秆基部透光不好,造成茎秆软弱,可用化学除草剂防治。 

1.合理施用氮肥     丰产田的小麦之所以未丰收,氮肥施用过量或氮肥施用方法不科学是重要原因。试验和实践表明,氮肥施用过量易造成小麦群体郁闭、通风透光差、病虫害严重和晚熟贪青,易发生小麦倒伏。一般情况下,丰产田除控制氮肥用量外,氮肥应基施,以利小麦深扎根,作追肥也要重前轻后。     2.增施磷、钾肥     在有机肥料施用不足,氮肥用量过多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科学配施磷肥、钾肥,是调节小麦营养平衡、增产增收、防止倒伏的有效措施。“磷肥发根,钾肥壮秆”,施磷肥可使小麦根系发达,施钾肥能促使小麦茎秆纤维和木质素的合成,增强抗倒伏能力。磷、钾肥作基肥施用最好,作追肥也要早施,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300~375公斤为宜。小麦生长中后期,以5%草木灰浸出液喷施2~3次,对防止和减少倒伏危害也有明显作用。     3.镇压与中耕     越冬前和开春时,对旺苗、疯长苗用石磙镇压2~3次,可有效抑制茎叶伸长,并可使茎秆加粗、变短,从而减少和杜绝倒伏。但是在小麦拔节以后勿镇压,以免压伤、压断茎秆。每次镇压后,应浅锄松土,以免造成土壤水分流失。对旺苗、高脚苗进行深中耕,可以切断部分侧根,以抑制其对水肥的吸收能力,这对抑制植株徒长,增强抗倒伏能力作用显著。    4.科学灌水     土壤水分过多,特别是长期渍水,则麦根浅、易倒伏。大体上要求在小麦生长季节,宜小水勤灌,保持土壤不干、不湿为准。应注意在大风、大雨之前不能浇水,更不能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小麦倒伏。     5.喷施矮壮素     在小麦拔节始期,以0.2~0.3%的矮壮素溶液喷淋植株1~2次,可使植株节间变短、加粗,增强抗倒伏性能。     6、捆扶倒伏麦株     对已经发生倒伏的麦田,每50~100株捆在一起,扶其直立,减少霉烂,利于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粒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挽回倒伏造成的损失。

一是选用抗倒伏品种;二是配方施肥;三是合理密植;四是防治病虫害。

一是选用株高适当,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二是严格控制播种量,合理安排基本苗;三是深耕深松,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四是合理运筹肥水,严格控制基肥氮素比例,拔节肥追施时间掌握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五是深中耕和镇压,如发现麦苗有徒长趋势时,可用深中耕和镇压来控制分蘖和中部叶片生长,促使基部茎节间粗短,以达到防倒的目的。六是化学控制,化控是防止小麦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或植株较高的品种,在小麦起身期每亩用国光矮丰40克或15%的多效唑50-70克,加水30千克喷洒,以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倒伏能力。

1、选用抗倒伏的品种 一般高杆品种比矮杆品种倒伏的危险大,但矮杆不是抗倒的唯一性状指标,仍要有实际表现抗倒能力,由于在同样的环境下,抗倒伏强的品种,在栽培管理上比较方便,在小麦中后期处在温度高湿度大特别经不起大风雨袭击的地方,更要注意选择抗倒伏强的品种使用。  
2、对在分蘖期就出现旺长的小麦可控制肥水,进行深中耕 以控制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并抑制过多的分蘖发生,减轻田间的荫蔽,拔节期对有倒伏倾向的麦田要严格控制施用氮肥。  
3、施用矮壮素 是群体大的麦田防止倒伏的有效措施,矮壮素不仅可以降低植株的高度还可使叶片变宽、变短、变厚、增加结实粒数,如果喷施两次效果更好,喷药时间第一次在第一节刚开始深长,第二次在第二节刚深长时进行,过晚,下部节间长度已经固定,对防倒效果就部大了,药液浓度0.15~0.3﹪,亩用量50公斤~75公斤左右。  
4、施用钾肥增强抗倒能力 钾能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这些物质能使作物茎秆机械组织发达,茎秆坚韧,此外高产麦田往往施氮肥过多,磷钾不足,氮钾失调,增施钾使养分协调,还能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倒伏的危险,草木灰是很好的钾肥,可在拔节前后,直接撒施,也可以用水浸取液喷施,化学钾肥氯化钾等也可施用。  
5、防治茎秆病害 清除田间杂草,除药剂防治病害外,还应注意田间卫生以减少病害濨生,杂草使茎秆基部透光不好,造成茎秆软弱,可用化学除草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