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管理技术:
①中耕除草:菊花表面根系比较浅,中耕不宜过深,只宜浅松表土3~5厘米,一般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移植后10天左右;第二次在7月下旬;第三次在9月上旬。
②施肥:菊苗栽种后随即每667米2施入稀薄人粪尿1000千克,促使幼苗迅速生根发叶;每次打顶后,每667米2浇施稀薄人粪尿200千克,第二次打顶后,每667米2施稀薄人粪尿1000千克或尿素7.5~10千克,施后培土;立秋至秋后,当菊株开始现蕾时,每667米2施复合肥15~20千克;在现蕾期,每667米2用5千克过磷酸钙配成2%的溶液在傍晚均匀喷于叶面,可促使多结蕾,多开花。
③打顶:打顶是促使菊花主干粗壮,分枝增多,减少倒伏,增生花朵,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打顶分3次,宜选晴天进行。第一次在菊苗移栽前1周、苗高30厘米左右时,摘去主干顶芽7~8厘米;第二次在7月上中旬,植株抽出3~4个30厘米左右长的新枝时,摘去分枝顶芽;第三次在8月底前,视植株生长情况每平方米达到250~300个有效分枝为宜。
④培土:每次中耕除草后应及时培土,后期施肥后也可结合培土。
⑤灌水排水:移栽后,应灌水使田地保持湿润,以保证幼苗成活,蕾期干旱应注意浇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清沟排水,以免积水烂根,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⑥病虫害防治:菊花的主要病害有斑枯病、枯萎病、霜霉病等。斑枯病发病初期,摘去病叶并交替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和50%硫菌灵1000~1500倍液;梅雨季节,选晴天,在露水干后喷洒 1∶1∶100 波尔多液,每隔7~10天一次,连喷3次以上。枯萎病的以预防为主,选用健壮无病种苗;不重茬,作高畦,开深沟;发病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中施生石灰粉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霜霉病,幼苗移栽前用50%多菌灵600倍液浸泡12小时,晾干后移栽;春季发病喷洒40%乙磷铝250~3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次;秋季发病喷洒50%多菌灵800~1000 倍液,或40%乙磷铝300倍液,或50%甲霜灵3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连喷5次。菊花虫害主要有蚜虫、菊天牛、虫瘿等,蚜虫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喷洒,每7天喷一次,连喷2~3次。菊天牛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从成虫产卵前(5月上中旬)开始,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进行2~3次。虫瘿8月下旬可选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20%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2~3次。采花前3周停止喷药。
菊花,别名又叫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艺菊。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菊属,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下面为大家介绍菊花的田间管理技巧
1、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直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 苗倒伏。
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 5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施10-15千克尿素,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校时,每亩可施饼肥、人粪尿。第3次施肥在现蕾期。
3、摘蕾 菊花分枝后,在小满前后,当苗高25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厘米,以后每隔半个月摘心一次,在大暑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4、病虫害防治 菊花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褐斑病等。在多雨季节,菊花易发生全株叶片枯萎,拔起一看,根系霉烂,并有根际线虫,严重影响菊花的生长。防治方法是移栽前用呋喃丹处理菊苗和栽种穴,可避免烂;另外,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其他 病虫害可按常规方法处理。
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①中耕除草:菊花表面根系比较浅,中耕不宜过深,只宜浅松表土3~5厘米,一般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移植后10天左右;第二次在7月下旬;第三次在9月上旬。
②施肥:菊苗栽种后随即每667米2施入稀薄人粪尿1000千克,促使幼苗迅速生根发叶;每次打顶后,每667米2浇施稀薄人粪尿200千克,第二次打顶后,每667米2施稀薄人粪尿1000千克或尿素7.5~10千克,施后培土;立秋至秋后,当菊株开始现蕾时,每667米2施复合肥15~20千克;在现蕾期,每667米2用5千克过磷酸钙配成2%的溶液在傍晚均匀喷于叶面,可促使多结蕾,多开花。
③打顶:打顶是促使菊花主干粗壮,分枝增多,减少倒伏,增生花朵,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打顶分3次,宜选晴天进行。第一次在菊苗移栽前1周、苗高30厘米左右时,摘去主干顶芽7~8厘米;第二次在7月上中旬,植株抽出3~4个30厘米左右长的新枝时,摘去分枝顶芽;第三次在8月底前,视植株生长情况每平方米达到250~300个有效分枝为宜。
④培土:每次中耕除草后应及时培土,后期施肥后也可结合培土。
⑤灌水排水:移栽后,应灌水使田地保持湿润,以保证幼苗成活,蕾期干旱应注意浇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清沟排水,以免积水烂根,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⑥病虫害防治:菊花的主要病害有斑枯病、枯萎病、霜霉病等。斑枯病发病初期,摘去病叶并交替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和50%硫菌灵1000~1500倍液;梅雨季节,选晴天,在露水干后喷洒 1∶1∶100 波尔多液,每隔7~10天一次,连喷3次以上。枯萎病的以预防为主,选用健壮无病种苗;不重茬,作高畦,开深沟;发病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中施生石灰粉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霜霉病,幼苗移栽前用50%多菌灵600倍液浸泡12小时,晾干后移栽;春季发病喷洒40%乙磷铝250~3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次;秋季发病喷洒50%多菌灵800~1000 倍液,或40%乙磷铝300倍液,或50%甲霜灵3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连喷5次。菊花虫害主要有蚜虫、菊天牛、虫瘿等,蚜虫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喷洒,每7天喷一次,连喷2~3次。菊天牛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从成虫产卵前(5月上中旬)开始,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进行2~3次。虫瘿8月下旬可选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20%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2~3次。采花前3周停止喷药。
(l)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 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直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 苗倒伏。
(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 5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施10-15千克尿素,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校时,每亩可施饼肥、人粪尿。第3次施肥在现蕾期。
(3)摘蕾 菊花分枝后,在小满前后,当苗高25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厘米,以后每隔半个月摘心一次,在大暑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4)病虫害防治 菊花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 褐斑病等。在多雨季节,菊花易发生全株叶片枯萎,拔起一 看,根系霉烂,并有根际线虫,严重影响菊花的生长。防治方法是移栽前用呋喃丹处理菊苗和栽种穴,可避免烂;另外,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其他 病虫害可按常规方法处理。
上一篇: 甘薯施肥的原则是什么?
下一篇: 种草养羊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