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小麦弱苗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促弱转壮?
小麦播种期间,无有效降雨,造成小麦播种期延长,小麦弱苗较多,种类复杂,在管理上,注意分清小麦形成弱苗的原因,分类加强管理,促进弱苗转壮,为明年丰收奠定基础。那么如何管理小麦弱苗呢?下面中国农药第一网小编把小麦弱苗造成原因分享给大家,及时防治小麦弱苗。
1.因土壤干旱造成的弱苗。播种时底墒不足或整地粗糙、透风跑墒的麦田。表现为麦苗叶色灰绿、分蘖少、心叶短小、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干枯、根少而细。在管理上,结合浇水或趁降雨、降雪,每亩追碳铵15公斤。
2.缺氮造成弱苗。表现为麦苗细弱直立、分蘖少、叶片窄短,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干枯,并向上部叶片发展。在管理上每亩追施尿素8公斤或碳铵25公斤左右,最好用独腿镂穿入行间。
3.土壤缺磷造成的弱苗。主要表现是根系发育差,次生根少而弱,叶色暗绿无光泽,叶尖及叶鞘呈紫红色,植株廋小,分蘖少,管理上要结合浇水或趁墒锄划,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30公斤,在行间开沟追施或用独腿镂穿入,追施越早效果越好。
4.土壤板结造成的弱苗。主要是土壤水分过大遭机械碾压,或免耕播种造成,土壤中缺少空气,根系呼吸困难,生长慢,使麦叶黄短,不分蘖或分蘖迟。管理上先及时浇水,或者趁降水后,深锄松土,破除板结。
5.播种量过大造成的弱苗。主要是幼苗拥挤不堪,植株廋弱、纤细。管理上要先疏苗,特别是地头及田内“疙瘩苗”,要早疏、很疏,再结合浇水或趁墒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弥补土壤养分过度消耗,促使麦苗由弱转壮。
6.播种过深造成弱苗。表现为出苗缓慢、叶鞘细长,迟迟不分蘖,不长次生根。管理上先扒土清棵,再及时追肥,每亩施碳铵15公斤,以促进根系和幼苗发育。
7.播种过浅造成的弱苗。主要是分蘖节离地表太近,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差,使根系生长和分蘖的发育受到抑制,通常表现为根蘖减少,植株黄弱,容易受冻枯死。管理上,结合锄划,壅土围根。
8.播种过晚造成弱苗。多因冬前生长期短,积温不足,导致麦苗生长廋弱、分蘖少。管理上以锄划补肥补水为主,3叶期亩施碳铵15公斤,土壤墒情差,3叶期后及时浇分蘖水;墒情适宜,土壤黏重、渗水性差的地块,冬前不宜浇水,封冻前锄划,壅土围根,以护苗安全越冬。
促弱转壮
1、 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对播种时期适宜,地力较差,底肥不足,缺肥干旱的麦田,要及时追肥浇水,并中耕松土,促根增蘖。对晚播弱苗,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浇冬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促根增蘖。对地力较好,底肥充足、生长正常和旺长的麦田,冬前一般不再浇水追肥,只进行中耕锄划。 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和缺墒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保苗安全越冬。冬灌的时间一般在封冻前,日平均气温3℃左右时进行,每亩浇水量为40方,禁止大水漫灌,地皮干后要划锄松土 。
2、中耕镇压,促进苗壮 降雨或浇水后要适时中耕保墒,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蘖发育。对群体过大、过旺的麦田,可深耕断根或镇压,控旺转壮。对耕作粗放、坷垃大七且较多的麦田,在封冻前进行镇压,压碎坷垃,弥补裂缝起到保温保墒的作用。压麦应在下午进行,以免上午有霜冻镇压伤苗。
3、及时除草, 防病治虫,在小麦3~4叶期,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及时防除麦田杂草。根据不同麦田块杂草种类不同,选择适当的除草剂,并严格安照用药说明喷洒除草剂,不能重喷或漏喷。对地下害虫发生为害严重的地块,选择合适药品,可制成毒土,在麦根旁开浅沟撒入药土,随即覆土,或结合锄地施入药土;也可把农药兑水,顺垄浇灌,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弱苗一半原因:
1.因土壤干旱造成的弱苗。播种时底墒不足或整地粗糙、透风跑墒的麦田。表现为麦苗叶色灰绿、分蘖少、心叶短小、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干枯、根少而细。在管理上,结合浇水或趁降雨、降雪,每亩追碳铵15公斤。
2. 缺氮造成弱苗。表现为麦苗细弱直立、分蘖少、叶片窄短,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干枯,并向上部叶片发展。在管理上每亩追施尿素8公斤或碳铵25公斤左右,最好用独腿镂穿入行间。
3. 土壤缺磷造成的弱苗。主要表现是根系发育差,次生根少而弱,叶色暗绿无光泽,叶尖及叶鞘呈紫红色,植株廋小,分蘖少,管理上要结合浇水或趁墒锄划,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30公斤,在行间开沟追施或用独腿镂穿入,追施越早效果越好。
4. 土壤板结造成的弱苗。主要是土壤水分过大遭机械碾压,或免耕播种造成,土壤中缺少空气,根系呼吸困难,生长慢,使麦叶黄短,不分蘖或分蘖迟。管理上先及时浇水,或者趁降水后,深锄松土,破除板结。
5. 播种量过大造成的弱苗。主要是幼苗拥挤不堪,植株廋弱、纤细。管理上要先疏苗,特别是地头及田内“疙瘩苗”,要早疏、很疏,再结合浇水或趁墒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弥补土壤养分过度消耗,促使麦苗由弱转壮。
6. 播种过深造成弱苗。表现为出苗缓慢、叶鞘细长,迟迟不分蘖,不长次生根。管理上先扒土清棵,再时追肥,每亩施碳铵15公斤,以促进根系和幼苗发育。
7. 播种过浅造成的弱苗。主要是分蘖节离地表太近,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差,使根系生长和分蘖的发育受到抑制,通常表现为根蘖减少,植株黄弱,容易受冻枯死。管理上,结合锄划,壅土围根。
8. 播种过晚造成弱苗。多因冬前生长期短,积温不足,导致麦苗生长廋弱、分蘖少。管理上以锄划补肥补水为主,3叶期亩施碳铵15公斤,土壤墒情差,3叶期后及时浇分蘖水;墒情适宜,土壤黏重、渗水性差的地块,冬前不宜浇水,封冻前锄划,壅土围根,以护苗安全越冬。
解决方法:
1、土壤干旱造成的弱苗
表现为:多发生于底墒不足或透风跑墒的麦田。其特点是: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中下部叶片逐渐变黄干枯,根少而细。管理要点:结合灌溉,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2、土壤过湿造成的弱苗
通常表现为:叶色淡紫,分蘖出生慢,严重时叶尖变白干枯。管理要点:先及时深中耕散墒通气,再追施少量速效化肥,以促苗早发。
播量过大造成的弱苗其表现是:幼苗拥挤不堪,植株瘦弱、纤细。管理要点:先抓紧疏苗,特别是地头、地边以及田内的“疙瘩苗”,要早疏、狠疏,再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促使麦苗由弱转壮。
3、播种过浅造成的弱苗
表现为:由于分蘖节离地表太近,水分养分条件差,使根系生长和蘖芽发育受到抑制,因而通常表现为根、蘖减少,植株黄弱,容易受冻枯死。管理要点:撒施有机肥、适当盖草、壅土围根;植株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时,破埂盖土。盖土厚度以使分蘖节处于地表以下3厘米左右为宜。
4、播种过深造成的弱苗
表现为:由于播种太深,麦苗出土慢,地中茎长,叶鞘细长,叶片细瘦,分蘖少或不分蘖。对深播弱苗,应及早中耕,改善土壤通透性,结合中耕扒去根部过厚土壤,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幼苗的发育,由弱转壮。
5、播种过晚造成的弱苗
表现为:多因冬前生长期短,积温不足,导致麦苗生长瘦弱,分蘖少。管理要点:补肥为主,三叶期亩施碳铵15—20公斤;土壤墒情差、渗水快的麦田,三叶期后及时浇分蘖水(但墒情适宜或土壤黏重、渗水性差的地块,冬前不宜浇水),封冻前最后一次锄划,要注意壅土围根,以护苗安全越冬。
6、土壤缺氮造成的弱苗
表现为:幼苗细弱呈直立状,分蘖减少,叶片窄短,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干枯,并向上部叶片发展。管理要点:每亩用尿素7~8公斤。
7、土壤缺磷造成的弱苗
表现为:根系发育差,次生根少而弱,叶色暗绿无光泽,叶尖及叶鞘呈紫红色,植株瘦小,分蘖减少。管理要点:每亩用过磷酸钙20~30公斤,追施越早效果越好。
上一篇: 恶性杂草能够被人类利用变害为宝吗?
下一篇: 牛瓣胃阻塞的主要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