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在全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流行年份或地区发病率在10%~50%,严重的100%,单株产量损失10%~50%。
症状:油菜各生育期均可感病,为害油菜地上部分各器官。叶片发病后,初为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大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叶背面病斑上出现霜状霉层。茎、薹、分枝和花梗感病后,初生褪绿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不规则形斑块,斑上有霜霉病菌。花梗发病后有时肥肿、畸形,花器变绿、肿大,呈“龙头”状,表面光滑,上有霜状霉层。感病严重时叶枯落直至伞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三大类型油菜中。甘蓝型油菜较抗病,芥菜型次之,白菜型最易病。同一类型油菜中品种间抗性差异也较大。②无病株留种或种子处理。如用10%盐水处理种子,再清洗种子,或用25%瑞毒霉浸种、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③栽培防病。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2年或水旱轮作,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窄畦深沟,清沟防渍,适当晚播,摘除黄病叶等。④药剂防治。25%瑞毒霉粉剂600~800倍液,80%乙磷铝500倍液,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于初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开始喷药,每7天1次,喷2~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100千克。
1.因地制宜,种植甘蓝型油菜和抗病性强的白菜型抗病油菜品种。
2.提倡油菜与大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制轮作,或水旱轮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卵孢子数量,减少菌源而降低发病程度。
3.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适期播种,不宜过早,并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
4.合理施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达到“冬壮春发”,稳长不旺,增强和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5.开好三沟,春季清沟排滞,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雨水滞留和淹苗;及时摘除下部的老黄叶,减少植株间的互相传播,改善株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繁殖。摘除的病叶应带出田块,作饲料或堆肥。
药剂防治
在秋冬季霜霉病发病严重的地区,一定要在花期加强药剂防治。一般在3月上旬油菜抽薹-初花期时,调查病情扩展情况,病株率达10%以上时开始喷药。一般间隔6-8天,连续用药2-3次,每次用水60-70公斤。药剂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在菌核病发生地区,可以结合菌核病的防治,与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叶斑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混合施用。
上一篇: 玉米苗枯病的发病规律?
下一篇: 黄瓜叶变黄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