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对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敏感,错误使用除草剂或者喷洒高浓度农药,往往会出现不抽穗或不结实现象。因此,类药害反应较慢,一旦发现症状后,已错过解救适期,且小麦生殖生长不可逆转,生产上损失较大。症状:拔节期错误使用双子叶作物除草剂后,芽和节间组织开始变褐,随后心叶变紫色、黄色、逐渐枯死,节间变黑腐烂,无法抽穗;孕穗期施用麦田除草剂或高浓度农药,使穗下节或幼穗失水干枯,幼穗死于叶鞘内无法抽出;扬花期间喷施高浓度农药,易使籽粒发育终止,出现半仁现象,无法灌浆结实,外观颖壳发黑、紧裹。
药害田随喷药走向呈片状或带状发生,着药地带基本绝收。预防措施:正确选用除草剂,年后除草避免施用二甲四氯等 激素类除草剂;掌握施药时期,拔节后应要选择地施用除草剂; 严格掌握施药量和施药浓度,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减少用水 量;错开对农药敏感的抽穗和扬花期用药。
上一篇: 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要点?
下一篇: 大棚茄果蔬菜“死棵”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