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种类:蚕的品种有很多,如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马桑蚕、惠利蚕、天蚕、琥珀蚕、樟蚕、栗蚕、樗蚕、乌桕蚕、柳蚕。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属于蚕蛾科。
家蚕幼虫从孵化到结茧要经过4次就眠蜕皮,每两次就眠蜕皮间的经过时间称之为龄期,所以幼虫一般要经过4眠5龄。~经过4次就眠蜕皮
干蚕蛹非常适合鱼、鸟动物饲料、鱼饵等饲料。
熟蚕收集方法有人工拾取法、振落上蔟法和自然上蔟法。(1)人工拾取法:由人工从蚕座中拾取适熟蚕,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蔟具上。要防止熟蚕在盛蚕容器内堆积过多和堆放时间过长。(2)振落上蔟法:在开始见熟阶段,手工拾取适熟蚕。待进入盛熟期时,将枝条或大蚕网放在蚕座上,待爬上枝条或蚕网的熟蚕达到相当数量时,即取出枝条或蚕网,将熟蚕振落在预先准备好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1、有利于提高养蚕工效,减轻劳动强度:秋蚕期,采取剪伐条桑收获桑叶,比采摘片叶工效提高4倍以上,且代替了桑树冬季剪梢。条桑斜面育一般每日给桑1-2回,不但给桑次数减少,且操作方便,5龄期一人可养蚕3-4张,比常规养蚕工效提高3倍以上;采用条桑斜面养蚕,5龄期不除沙,给桑、蚕体蚕座消毒均不需要搬动蚕具,操作简便,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2、有利于桑
即专人饲养管理、专用蚕房、专用蚕具,共育室远离大蚕房。
⑴塑料罩把育;⑵塑料薄膜覆盖土坑保护;⑶罐头瓶插枝覆盖薄膜保护;⑷河边畦柞芽保护;⑸室内保护育技术等。
蚕在大量雨水环境中,气门开放时间缩短,体内水分散发困难,呼吸率增加,引起蚕体温上升,可导致死亡。另外,喝下的大量雨水冲淡了胃液,造成自身免疫力下降,易发病。有时因大气污染或雷电等原因雨水呈酸性,也就是酸雨,蚕饮下酸雨后中和了碱性肠液,会加剧抵抗力下降。雹子水温度较低,会使蚕突然受凉,也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另外,下冰雹会造成柞叶损毁
按国家标准《桑树种子和苗木》(GB19173—2003)的规定,桑树嫁接苗、扦插苗质量指标为:一级苗径≥12.0毫米,二级苗径为9~12.0毫米,三级苗径为7.0~9.0毫米,四级苗径为5.0~7.0毫米,品种纯度≥98.0%,根系较完整、根长≥150毫米,未检出危险性病虫害等法定检疫对象。苗木的纯度则依据品种的主要特征来判定。病虫害检验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1、灭蚕蝇Ⅰ号喷叶杀蛆。用25%灭蚕蝇Ⅰ号乳油300-400倍液,于幼蚕老眠起后4-8天,用喷雾器直接将配好的药液喷在柞叶和蚕体上。喷药要周到,不能漏墩漏枝,喷到叶尖滴水为止。同时要注意每墩树上撒蚕不宜过多,保证蚕吃喷药的柞叶在4天以上。喷药后遇雨要重新喷药。2、用灭蚕蝇Ⅲ号浸蚕杀蛆。浸蚕用药浓度为0.025%,即20%灭蚕蝇Ⅲ号乳油800倍液。用塑料桶或大
蚕种出库催青适期确定的依据是桑树的发育情况、当地的气象情况和当地过去的出库历史资料,另外还应避开农田用药高峰期以及农忙。一般以晚生桑开放3-4叶、早生桑开放4-6叶为出库催青适期。过早催青收蚁后桑叶发育跟不上,采不到适熟叶,过早采叶会影响桑叶产量;过迟催青,由于桑叶偏老,小蚕叶难采,同时蚕期推迟,5龄期及簇中往往会受高湿袭击,蝇蛆蚕多。实
1、调节好温湿度适宜的高温高湿饲育小蚕,能促使蚕儿生长发育,表现为活泼,食桑旺盛、体质强健、发育整齐,减少伏沙蚕。因此要认真按照技术标准调节好温、湿度,催眠期要求比食桑期高1℃,以促使蚕儿整齐入眠;眠中要求温度要低1℃,干湿差增加1℃,以保持眠中蚕座干燥舒适。2、精选适熟良桑叶良桑对小蚕而言就是含水分和蛋白质丰富,桑叶新鲜。采桑时间以早
高温多雨时白僵病发生频繁,成为蚕茧生产的“隐形杀手”。白僵病是白僵菌寄生于蚕体而引起的蚕病。白僵病蚕从感染到发病死亡时间,一般l~2龄为2~3天,3龄3~4天,4龄4~5天,5龄5~6天。防治措施:1.蚕室蚕具蔟室蔟具的消毒:蚕室蚕具蔟室蔟具等要进行二消一洗(即上一批蚕结束后马上用消毒药液消毒,然后用清水清洗,再用消毒药液消毒),消毒药液量即配即用。2
1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分析1.1桑叶质量桑叶是家蚕的主要食物,桑叶的营养价值多高,意味着能够为家蚕提供多少能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蚕绢丝物质合成量的多少以及也似转化率的优劣。在5龄盛食期,蚕需要的桑叶数量是最多,绢丝物质合成量也最多,丝腺增长处于最快的时期。所以,在这一关键时期,必须选用营养物质丰富和数量充足的适熟桑叶喂养蚕,这样能有效提高蚕茧产量
夏秋季养蚕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主要是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气候变化大,稍有疏忽就会减产。养好夏秋蚕,要根据各期特点,抓住以下几点:(1)抓病虫防治,保证夏秋桑叶优质单产。夏秋季病虫害危害严重,影响养蚕用叶,又传染蚕病。所以及早治、连续治、普遍治、彻底治,保证夏秋叶高产优质。(2)合理布局,适时发种,科学用叶,采养兼用。以
答:夏秋蚕一般在室内自然环境中饲养,如遇不良气象环境,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以避免和减轻对蚕的危害,减少养蚕损失。⑴高温干燥。一方面防治室温升高,另一方面结合补湿以降低室温。具体做法有:蚕室四周搭凉棚,挂湿帘,小蚕期可用湿匾,蚕室内挂湿布补湿;增加给桑次数,适当吃湿叶;日中气温高时,酌情关闭窗,傍晚气温降低后,敞开门窗,导入凉爽空气。⑵
1.加强管理,预防蚕病。要做好蚕室、蚕具和蚕室周围的消毒工作。可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1-2%新鲜石灰水澄清液喷雾消毒,确保蚕期安全。选用抗病力强的优良蚕品种,饲育中操作规范,经常保持蚕座匀、稀、薄和清洁,防止温度过高,大蚕期不吃嫩叶,舔食保幼激素时应按标准配制、使用。2.严防微量农药中毒。在饲育过程中要防止农药中毒,做到残毒期内不喂农
大蚕期如何进行给桑?①4龄期每克蚁蚕用桑量7~8千克,约占全龄总用桑量的10%左右,少食期以桑叶基本吃完为宜,盛食期以稍有剩叶为宜。第5龄用桑约占全龄期用桑的85%,每克蚁用桑量50~60千克。要根据品种、温度、给桑次数的不同,合理掌握给桑量。如果每日给桑4次,一般以掌握上次给予的桑叶基本吃完后经2小时左右再给桑叶为经济。第5龄中期(第4~6日)食桑
生活习性:蚕是变态类昆虫,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便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幼虫共要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