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白条斑病又名白色斑病、银色条纹或银色病毒病。该病分布很广,严重地抑制水仙的生长,导致叶片死亡,病株枯萎,直接影响鳞茎的生长。症状:该病发生于花期后的叶片或花梗上。发病初期,感病部位产生长短不一的深绿色或紫色条纹,以后逐渐变白,又渐变为黄白或灰色,最后病部凹陷成黑斑,叶片死亡。发病规律:病毒在鳞茎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该病
线虫病,主要危害水仙的叶片和花茎。初发时,水仙叶片和花茎上会出现黄褐色镶嵌条纹,然后出现水泡状或波涛状隆起,导致叶和茎表皮破裂而呈褐色,直至枯萎。防治方法:此病可用40-43度的0.5%福尔马林液浸泡鳞茎3-4小时加以预防。如在养护过程中发现植株染病严重,应立即将病株剔除并销毁。
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花冠色青白,花萼黄色,中间有金色的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所以叫“玉台金盏”,花期约半个月;另一种是重瓣,花瓣十余片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没有明显的付冠,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花期约二十天左右。水仙花分布的范围极小,只在漳州八大胜地之一的园山东麓一带,因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园
水养后的水仙球茎有时会发生腐烂,其原因:一是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水仙球生长的最佳温度在10~18℃之间,若越过20℃,它就生长缓慢,或处在半休眠状态;而经常处在5℃左右,则发根难,这两种情况均会造成水养球茎腐烂。二是加工后的水仙球,切去鳞叶过多(有的切去3/4),浸水太深,也会引起球茎腐烂。措施为:1、用清水冲洗鳞茎,把变黑了的和腐烂的鳞茎剥
具体的办法是:在花苞裂开之前往花盆里放少许食盐,花期可延长2-3天。也可采用降温的办法延长花期。南方地区如遇气温高,可将水仙花连同花盆一起用塑料袋装好(注意不可断水供应)放入冰箱内,要4℃-6℃中冷藏,避过高温天气后取出,仍然会开花,花期也可延长。
1、温度过低水仙现蕾后,需要10℃以上的温度。如果持续12小时以上低温,水仙花蕾很快就会发黄干枯。 2、温差过大水仙现蕾后,棚室温度不能骤然升降,温差应保持在7℃~10℃。温差过大很容易造成叶片和花蕾枯焦。 3、光照不足水仙开花需要一定的光照,若光照不足,会出现叶片徒长,花莛瘦弱的现象。在开花前,应放置在向阳处养护,否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