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瓜类霜霉病防治上应抓哪些环节? 其他蔬菜

瓜类霜霉病防治上应抓哪些环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瓜类霜霉病的发生流行同天气、栽培和品种抗性关系密切,故防治上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以改进栽培措施,创造不利于病害发展、有利于植株生育提高抗病性的栽培防病为中心,以药剂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和换种抗病良种 在瓜类霜霉病抗病选育种上,国内以黄瓜为主,已选育出一些抗病性较高的优良品种,如津研2, 4, 6, 7号,津杂1,2,3,4号,津早3号(天津),京旭2号(北京),全青(广东番禺农家种选出),宁青(广东农科院选出)等。在利用和推广抗病品种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同时做好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大面积单一化,并做好品种提纯复壮1.作。

(2)加强栽培防病 ①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追速效肥,以增强长势,促新叶生长,提高植株抗(耐)病力(一些地方采用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及葡萄糖液,可减轻发病)。②合理密植和适度灌溉,以增加株间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但植株发病后蒸腾量大,消耗养分多,宜适当浇水、追肥以补充水分、养分,增强植株抗(耐)病力。③根据病菌在温度犯℃以上时发育受抑的原理,温棚栽培防治如采用“高温闷棚”的“生态防治”法,可收抑菌防病之效。即上午尽量提高棚温,使植株在高温高湿(温度为25一30℃、湿度为75%)下进行光合作用,超过30℃放风;午后适当通风降湿(温度为20--25℃;,湿度在70%左右);夜间控温在15一20℃,下半夜最好控温在12一13℃ .湿度控制在80%一90%,实行三段或四段的温湿管理,既满足植株生育所需,又可有效地控制发病。

(3)及时喷药控 病田间第一次喷药应在未发病之前,以接近当地历年始病期前7一10天为最合适。要做到及时,必须搞好病情调查,以短期预测指导第一次喷药。据各地经验,当地月平均气温上升到15℃、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植株进人开花期以后,就应密切注意温室大棚地块(北方)、低湿地块、过肥和缺肥地块,以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和发病中心,及早动手喷药,封锁发病中心。喷药次数、间隔视天情、病情而定,阴雨天或病情来势猛时隔4一5天I次,晴天或病情发展缓慢的可隔7一10天1次,连喷3--4次甚至5次以上。喷药宜做到细致均匀,着重保护中上部叶片。药剂可选用:①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600倍液;050%甲霜铜可湿粉500倍液;③64%杀毒矾可湿粉400一500倍液;④66.5%普力克水剂800-1 000倍液;⑤7290克露可湿粉450一600倍液;⑥69%安克锰锌可湿粉600一750倍液;⑦75%百菌清可湿粉600倍液;⑧棚室可采烟雾法或粉尘法—45%百菌清烟剂200一250克,分4一5处点燃密闭薰烟一夜,次晨通风,隔7天薰1次。或5%百菌清粉尘剂、10%多百粉尘剂、10%防霉灵粉尘剂于傍晚喷粉(1 kg/667衬),隔9一11天I次,视病情确定是否再用药。

瓜类霜霉病病田间第一次喷药应在未发病之前,以接近当地历年始病期前7一10天为最合适。要做到及时,必须搞好病情调查,以短期预测指导第一次喷药。据各地经验,当地月平均气温上升到15℃、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植株进人开花期以后,就应密切注意温室大棚地块(北方)、低湿地块、过肥和缺肥地块,以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和发病中心,及早动手喷药,封锁发病中心。喷药次数、间隔视天情、病情而定,阴雨天或病情来势猛时隔4一5天I次,晴天或病情发展缓慢的可隔7一10天1次,连喷3--4次甚至5次以上。喷药宜做到细致均匀,着重保护中上部叶片。药剂可选用:①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600倍液;050%甲霜铜可湿粉500倍液;③64%杀毒矾可湿粉400一500倍液;④66.5%普力克水剂800-1 000倍液;⑤7290克露可湿粉450一600倍液;⑥69%安克锰锌可湿粉600一750倍液;⑦75%百菌清可湿粉600倍液;⑧棚室可采烟雾法或粉尘法—45%百菌清烟剂200一250克,分4一5处点燃密闭薰烟一夜,次晨通风,隔7天薰1次。或5%百菌清粉尘剂、10%多百粉尘剂、10%防霉灵粉尘剂于傍晚喷粉(1 kg/667衬),隔9一11天I次。

霜霉病是瓜类的重要病害,可侵染黄瓜、节瓜、丝瓜、冬瓜、苦瓜、白瓜、南瓜、甜瓜等瓜类作物。
  一、为害特征
  其病原为霜霉菌科多种真菌,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多始于下部叶背,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被感染发病。初期病斑为水渍状淡黄色小圆点,无明显边缘,持续较长时间后,叶背病部湿度大或清晨有露水时长出白色至灰白色霉层。病斑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严重时病斑连成片,病叶呈火烧状。如不及时防治,会导致植株早衰,严重影响产量。
  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温湿度特别是湿度有密切关系,在气温稍低(15~20℃)而又忽寒忽暖或昼夜温差大、多雨高湿的春季,及秋季从白露开始,容易发生流行。定植后浇水过多或土质粘重、植地低洼、排水不良,湿度过大时发病严重。
  二、防治方法
  防治霜霉病除要注意选择抗病品种(如早青1号、早青2号、夏青3号、夏青4号、津研2号、津研5号、津研6号、津研7号、津杂1号、津杂2号、津杂3号和中农5号黄瓜等)及合理密植外,还应适时喷药防治。
  防治霜霉病的化学药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保护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氧氯化铜、代森锌、代森锰锌、百菌清等,这类杀菌剂主要作用在于杀死植株表面的病菌和防止病菌的侵入,但对已侵入植株的病菌效果很差;另一类是内吸性杀菌剂如金雷多米尔、杀毒矾等,这类杀菌剂能被植物体吸收,具有防病和治病的双重效果,对已侵入植株的病菌起到抑制和杀灭作用。因此,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喷施保护性杀菌剂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发病初期起,喷施内吸性杀菌剂58%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金雷多米尔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00倍液,以上农药要交替使用,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