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病又叫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是长毛兔发展中常见的一种疫病。各种年龄的兔都可发生,但以幼兔和体质虚弱的兔最易感染。这种病传播快,常造成整群发病,暴发时,可使全群覆灭。由于巴氏杆菌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病程长短不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相同,可分为全身败血症、传染性鼻炎、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等。本病多发生于春秋二季,呈散发性和地方性流行,如不采取措施,会迅速传播蔓延,一般发病率为20%一80%。当卫生条件不好,以及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笼舍通风不良,阴雨连绵,营养缺乏,饲料突变,过度疲劳,长途运输,寄生虫病等诱因作用下使兔体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即可乘机侵入、繁衍、发作,并通过饲料、饮水、用具等相互传染流行。
预防:兔在环境优化的情况下,定期注射巴氏杆菌灭活菌苗,7天后可产生免疫力,单苗每隔6个月注射一次,双联苗或三联苗每隔4个月注射一次。30日龄首免,4个月或6个月二免,以后转入成兔免疫程序。
治疗:把链霉素和氯霉素配伍,即每天肌注链霉素10万单位/公斤体重,分两次进行;同时,用氯霉素滴鼻,每天3—5次。
上一篇: 怎样养护盆栽五针松?
下一篇: 什么是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