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病条件:1、多雨潮湿露雾大,温度在24-30摄氏度的天气状况最有利于疫病流行,特别是夏季台风暴雨后气温骤升,田间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等也利于疫病发生。
- 防治甜瓜疫病可采取下述综防措施。
- 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2、加强耕作栽培控病措施。选地势稍高、肥力充足的砂壤土,起高畦种植,结合整地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底肥,小水浇灌,及时中耕除草,以利通风降湿,开花结瓜后及时培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防止植株早衰。3、药剂防治:发病始期可选喷:(1)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30%氧氯化铜悬浮剂400-5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答:甜瓜疫病病菌能侵害根茎、叶、果实,以茎蔓及嫩茎节发病较多,成株期受害最重。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病部渐渐缢缩软腐,呈暗褐色.患病部叶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病株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病斑,扩展速度快,边缘不明显,干燥时呈青枯,叶脆易破裂。瓜部受害软腐凹陷,潮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即孢子囊和孢囊梗。
甜瓜疫病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等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成为第二年主要初次侵染源,种子带菌率较低。翌年条件适宜孢子萌发长出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体内,在田间靠风、雨、灌溉水及土地耕作传播;寄主发病后,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迅速蔓延。病菌发病适温28-30℃,当旬平均气温23℃时开始发病,在适温范围内,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是本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发病高峰多在暴雨或大雨之后,田间地势低洼处,有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再遇大水漫灌,病害将严重发生。该病为土传病害,连年栽种瓜类作物的田块发病重。施用带病残物或未腐熟的厩肥易发病。追肥伤根者,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实行合理轮作,最好选用3年未种过瓜类作物的肥沃沙壤土或新辟瓜地;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土地整平,开好沟,植株生长前期和发病初期要严格控制灌水,中午高温时不要浇水,严禁串灌(最好灌外水),防止田间有积水;合理施肥,田间发现病株及早拔除,收获完毕后及时清除田园残物,并集中烧毁。
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灌药液0.25-0.5千克,每隔7-l0天1次,连续用药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