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采纳】 一、西瓜病害防治
西瓜生长前期病害较轻,在伸蔓期后病害易发生,主要有菌核病、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等。
1、菌核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分均可发生,主要引起叶、茎蔓枯死和果实腐烂。子叶发病,初呈水渍状,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斑,不久扩展至整个子叶,引起子叶枯死,幼苗猝倒,并以此病株向四周扩展,形成明显的病块。成株期发病,多见于瓜蔓枝交叉或叶柄处,病斑初呈水渍状,表皮暗绿色,后逐渐长出棉絮状菌丝,随着病部的扩大和菌丝的生长,病部以上部分失水枯死。叶片发病, 多呈圆形或近圆形水渍状斑,后逐渐扩大,多具明显或隐或现的轮纹,随病斑的扩大叶片软腐,向叶柄、蔓上粘附感染。果实上染病, 多从蒂部形成油渍状斑点,后变为暗绿色圆形凹陷, 并逐渐扩大,其病部上长出棉絮状菌丝,后期整个果实湿腐形成大块不规则黑色菌核。药剂防治,要在发病初期,选用40%唑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喷雾,每5-7 d 喷1 次,连喷2-3 次。
2、西瓜枯萎病,瓜农叫"死藤",发病时白天凋萎,早晚恢复,经4~5天后死亡,植株基部皮层纵裂,流出胶质,为病菌浸染维管束所致,是老瓜区西瓜的主要病害之一。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药预防,一旦病害蔓延,药剂防治效果不明显。可选用以下药剂灌窝:①25%施必康30克兑水30公斤;②50%灭菌威10克兑水30公斤;③“农抗120”100毫升兑水 40公斤。每窝灌药液300-500毫升,每隔7一10天灌1次,可连续灌2-3次,严重发病地块,在定植前灌窝消毒土壤。
3、蔓枯病:主要侵染茎蔓,也浸染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现出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病斑上生小黑点;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及全叶,致叶片变黑而枯死。瓜蔓染病,节附近产生灰白色椭圆形至不整齐形病斑,斑上密生小黑点,发病严重的,病斑环绕茎及分杈处。果实染病,初产生水渍状病斑,后中央变为褐色枯死斑,呈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稍发黑后腐烂。药剂防治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续3-4次,雨前喷药效果最好。用敌克松或托布津500倍液,福尔马林100倍液涂抹病部,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扒土晒根颈部,可控制蔓延。
4、疫病:主要侵害幼苗、叶、蔓和果实,受害部位先呈水浸状,而后干枯至死。多雨潮湿及积水条件下发病严重;气候干燥、雨水少,则发病轻或不发病.防治此病注意加强田间排水,雨季瓜田无积水;通过畦面铺麦杆、茅草等,防治病菌随水滴溅而传染;药剂防治,用25%早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5、炭疽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此病。发病时茎叶及果实表面形成圆形斑点或斑痕,呈水浸状,后变褐变黑,出现同心轮纹,而后干枯死亡。防治方法:发病初期选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防治一次连防3次左右。
6、霜霉病菌主要通过气流、雨水、昆虫等途径传播。适温高湿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温度在16~20℃,遇多雨或雾大露重时容易发病。生产上浇水过量、地势低洼、种植过密、排水不畅、通风透光差的瓜田发病重。发病初期要及时用药防治,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64%杀毒霉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防治2~3次。
7、白粉病:又称白毛病,是瓜类作物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叶柄也可受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圆形小粉斑,病斑扩大后相连成片;发病后期白粉病呈灰白色,其上有时可见黄褐色的小斑点,严重时叶片正反面、茎蔓上布满一层白粉,病叶枯萎、发脆、蜷缩。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雾1次。
8、病毒病:又称小叶病、花叶病,叶面出现黄绿镶嵌花斑,茎叶皱缩扭曲,叶面凸凹不平,出现花叶及瓜蔓茎尖叶片变小而卷曲等。病毒主要由蚜虫和红蜘蛛传染,高温、干旱、强光有利于病毒病发生。防治此病重点是防治蚜虫、红蜘蛛等,用吡虫啉、虫螨立克药剂防治,另外要严防接触传染。每年5月底6月初是露地西瓜病毒病的大发生时期,用1.5%植病灵可湿性粉剂或20%病毒A乳剂500倍液防治病毒病。
上一篇: 家畜发生有机磷中毒后怎样解毒?
下一篇: 花生清棵蹲苗技术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