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至15℃;最适发病环境为日均温度2-8℃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会侵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后期还会出现纵裂现象,所以应在玉米抽雄前后、病叶率达20%时进行防治,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或亩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药一次,一共防治2~3次即可。
玉米大小斑病农业防治技术:气候条件是影响大小斑病发生的决定因素。中温高湿是锈发大斑病的主要气候条件,例如,年月份平均气温,阴雨天多,田间大气湿度大,造成玉米大斑病突发成灾。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病害发展。所以必须选择湿度和温度适宜的地方种植玉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治玉米大斑病。[6]积极推广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降低是导致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田间病菌大量积累的情况下,种植抗病品种一般不易大发生病害。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差异很大,种植优良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大斑病的主要措施。在玉米大斑病常发地区,选种时应把抗病性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并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与轮换,避免品种单一化。改善耕作栽培环境。有计划地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迎茬种植。在种植形式上,要变等行距播种为宽、窄行种植,变大面积平播为高、矮秆作物间作套种,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玉米收获后,无论平川还是丘陵山区,都要努力杜绝白茬地过冬,施足底肥,优化配方施肥,推广地膜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最危险的感病期大部分时间都避开高温多雨的季节,从而大大减轻玉米大斑病的危害,以为提高植株抗病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玉米大小斑病农业防治措施:气候条件是影响大小斑病发生的决定因素。中温高湿是锈发大斑病的主要气候条件,例如,年月份平均气温,阴雨天多,田间大气湿度大,造成玉米大斑病突发成灾。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病害发展。所以必须选择湿度和温度适宜的地方种植玉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治玉米大斑病。积极推广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降低是导致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田间病菌大量积累的情况下,种植抗病品种一般不易大发生病害。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差异很大,种植优良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大斑病的主要措施。在玉米大斑病常发地区,选种时应把抗病性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并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与轮换,避免品种单一化。改善耕作栽培环境。有计划地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迎茬种植。在种植形式上,要变等行距播种为宽、窄行种植,变大面积平播为高、矮秆作物间作套种,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玉米收获后,无论平川还是丘陵山区,都要努力杜绝白茬地过冬,施足底肥,优化配方施肥,推广地膜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最危险的感病期大部分时间都避开高温多雨的季节,从而大大减轻玉米大斑病的危害,以为提高植株抗病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强田管,平衡水肥。
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
1、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不同品种之间的玉米抗病能力差异性较大,选择良好的抗病品种,是科学防病的基础。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3、加强农业管理措施,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播种时要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4、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5、选用先正达扬彩丙环唑嘧菌脂于病害初发期施药1-2次,间隔7-10天,每亩制剂用量50-70毫升兑水4560升均匀喷雾,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30天。
选用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控制病源,实行轮作,科学施肥。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种种植的丰产抗病品种。
(2)消灭菌源: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性。
(4)及时摘除病叶:摘除病叶,减少再侵染源。
(5)药剂防治:根据病情“挑治”和“普治”相结合。
首先选用抗病品种,采用营养土育苗,对苗床、苗床进行消毒;再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上一篇: 为什么说苹果生产是高效农业?它在农村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下一篇: 黄金梨的药用价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