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症状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型为水中尾蚴密度较高,在短期内有多个尾蚴钻入鱼苗体内,引起鱼苗跳跃、挣扎,在水面急游打转,或悬浮在水面“呃水”;鳃肿胀,鳃盖张开,肛门口起水泡,全身红肿,鳃及体表黏液增多,不久即死。慢性型是尾蚴少量、分散地钻入鱼体,虫在鱼的心脏和动脉球内发育为成虫虫卵随血液被带到肝、脾、肾、肠系膜、肌肉、脑、脊髓、鳃等,在鳃上的虫卵可发育孵出幼虫,并钻出鱼体外,引起出血和鳃组织损伤;被血液带到其他组织器官的虫卵,不能发育孵化外包多层的结缔组织,数量多时可引起血管被堵,组织受损,出现相应的症状。一般在肾脏中虫卵较多,肾组织受损,引起腹腔积水、眼球突出、竖鳞、肛门肿大外突,病鱼贫血,逐渐衰竭而死。夏花鱼种刚死时,还有口略张开,鳃及体表黏液增多等症状。
(二)诊断
血居吸虫病极易被误诊或漏诊,检查此病的方法为:
(1)将病鱼的心脏及动脉球取出,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剪开心脏及动脉球,并轻刮其内壁,在光线亮的地方,用肉眼仔细观察,即可看出是否有血居吸虫的成虫。
(2)将病鱼的有关组织压成薄片,在显微镜下检查有无大量橘子瓣状虫卵,尤其是要仔细检查鳃及肾组织。
(3)了解发病鱼池中是否有大量中间宿主。
(三)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灭中间宿主;进水时要经过滤,以防中间宿主随水带入。
(2)已养鱼的池中发现有中间宿主椎实螺等时,应立即在傍晚将草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诱捕中间宿主,于第二天清晨把草捆捞出,将中间宿主压死、或放在远离鱼池的地方将中间宿主晒死,连续诱捕数天,杀灭中间宿主。
(3)如池中已有血居吸虫的毛蚴及尾蚴,应在诱捕中间宿主的同时,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放晶体敌百虫0.3-0.5克,杀灭水中的幼虫。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的次数,要根据池中诱捕中间宿主的效果及螺中感染强度和感染率而定。
(4)根据血居吸虫不同种类对宿主鱼选择的特异性,可采取轮养的方法。
(5)1足龄以上鱼的饲养池中,可以混养些吃螺的鱼类,以减少和消灭鱼池中的螺。
(四)治疗方法
(1)杀灭鱼体内寄生的血居吸虫
①在每千克饲料中加鱼虫清2-2.5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2-3天。鲢、鳙患病,应制成小颗粒药饲,每天分几次撒在水面投喂。
②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内服型克虫威27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2-3天。鲢、鳙患病,应制成小颗粒药饲,每天分几次撒在水面投喂。
(2)杀灭水中的毛蚴及尾蚴,每立方米水体放晶体敌百虫0.3-0.5克,泼药1-2次。
(3)诱捕杀灭水体中的中间宿主,方法同预防措施。
上一篇: 甜菜的施肥技术要点是什么?
下一篇: 如何进行苏铁的种子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