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比较常见的输血反应,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反应,受血者与供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或血小板溶解而释放致热原,反应多在输血后l5min~到1h之间发生。在输血过程中体温升高1℃以上,伴有发热症状。既往有输血反应史,或受供血者血中查到粒细胞、血小板抗体应考虑发生发热反应的可能。症状为:发冷、寒战、发热、腹痛、呕吐等,一般来说患者的血压无变化,30min~2h缓解,6h~8h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血压下降以致休克。针对该类反应时的处理措施有:立即停止输血,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采取保暖、解热、镇静等措施。
2 过敏反应:在输血反应中以过敏反应率最高。其原因是由于输注了含有致病畜过敏物质或供血者的变态反应性抗体与相应的抗原接触。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皮肤痛痒、红斑、尊麻疹,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泄、哮喘、紫绀。重者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对有过敏史者输前0.5h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药(氢化考的松等);对有抗IgA或限定特异性抗IgA的患儿需输血时,可选用洗涤红细胞。轻度过敏反应应该减慢输血速度,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重度反应者要立即停止输血,出现呼吸困难、哮喘、寒战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0mg。使用氢化考的松、镇静剂和升血压药物。严重的喉头水肿应作喉插管或气管切开,氧气吸入。有过敏性休克者,应进行抗休克疗法。do4
3 溶血反应:输入的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称溶血反应。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溶血多由于A、B、O血型不相容,血液储存不当或掺入了高低渗溶液,致使大量红细胞破坏。临床表现为输血后3d~7d出现发热、血红蛋白下降、黄疸、少数出现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休克。溶血反应的关键在于及时明确诊断,发生后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送化验室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实验,轻者对症处理,热水袋敷双侧腰部,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do43/x4, 百拇医药
4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是临床工作中抢救和治疗患者疾病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在输注过程中或输后会发生许多的输血不良反应。在100多年以前,动物与人之间输血、人与人之间随机输血,导致1/3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死亡,使医学界越来越重视如何安全输血,所以输血安全和有效是现代临床输血的最终目的。输血反应是指任何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可在输血时或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可分为急性(24 h内发生)与迟发性两大类,此两大类又可各再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种。输血即可治病又可致病甚至可致命,故输血当中发生输血反应要立即停止输血,并以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再核对患畜及供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