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倒伏后尽量保持原状,不要扎把,喷施叶面肥,促进籽粒充实,不能灌深水,防止基部籽粒霉变,及时收割
水稻倒伏后怎么办
倒伏是水稻夺取高产的一大障碍,倒伏越早,对产量的影响越大。水稻倒伏不但造成减产,同时还影响稻米的品质,且收获时费时费工。生产中水稻倒伏以后一般减产20%左右,高者达到40%以上,甚至绝收。水稻倒伏多发生在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水稻出现倒伏后有的农民便将其扶起,束成一把。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害无益的。一般情况下,稻株在倒伏后3~5天内,植株的叶片和穗轴一般能自行翘起,特别是倒伏不太严重的田块,稻株自动调节的能力更强。而水稻倒伏后扎把,会破坏稻穗、叶片的自然分布秩序,加重机械损伤,造成的减产损失反而更大。因此,对于倒伏的水稻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及时开沟排水。这样能减缓纹枯病的蔓延速度,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保证籽粒能继续灌浆,对减轻茎秆腐烂和稻粒发芽也有积极的作用。
二、喷施肥药。 倒伏较早的水稻,应采取肥药混喷的措施,可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加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或用绿风95防病营养调节剂100毫升,加10%蚜虱净(吡虫啉)20克;或选用多效活力素(惠满丰)100克加12.5%吡虫啉10克,进行喷施补救。在施用上述肥药时,均需加水50~75公斤,配制成稀液进行喷雾。如果在肥药的混合液中,再加入15%苏滨45克,则还能兼治稻曲病、纹枯病等。
上一篇: 甘草种植技术
下一篇: 冬季可以繁殖龟背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