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以建立最优化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有机结合的策略,并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恶化病虫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危害,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从而减少病虫的发生。
1、西瓜主要病虫害:
西瓜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幼苗猝倒病;中后期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蔓枯病、疫病、白粉病等。西瓜主要害虫有蚜虫、斑潜蝇、红蜘蛛、蛴螬、蜗牛等。
2、无公害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措施:
2.1.1选用抗病品种,实行嫁接栽培。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西瓜品种,采用对西瓜枯萎病有抗性或免疫的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栽培,是多年连作区防治西瓜枯萎病的主要方法。嫁接苗根系发达,吸收力强,生长旺盛,植株健壮,抗病能力强,增产效果显著。据调查,嫁接苗比自根苗枯萎病发病率低48.7%,西瓜产量增加113.5%。
2.1.2种子处理。①晒种:播前4~6d,选择晴好天气,将种子在阳光下晒1~2d,以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②种子消毒:播种前用硫酸链霉素15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30min。
2.1.3轮作换茬,合理间作套种。西瓜忌连作,实行西瓜、玉米轮作,水、旱轮作,西瓜与大蒜、葱等作物合理间作套种可以有效地防治西瓜枯萎病等。
2.1.4加强温湿管理,合理施用肥料。通过调节棚内温、湿度控制病菌传播蔓延。西瓜定植时浇足定植水,缓苗期间不浇水,伸蔓、膨瓜水严禁大水漫灌,棚膜保证每天放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4月中旬揭去拱棚,5月上旬揭去大棚,防止温、湿度过高引发病害。枯萎病菌经过家畜的消化道仍能保持生活力,致使厩肥带菌,因此西瓜不能施用新鲜厩肥,要施以经过高温堆制的有机肥为主,适施氮肥、重施磷、钾肥,补施微肥,做到营养均衡,促使植株健壮,增强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
2.1.5清洁田园,减少病源。秋末冬初耕翻土壤,利用冬季寒冷气候,可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防止病虫蔓延。西瓜生长期间发现枯萎病株、蔓枯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带1叶1瓜田集中掩埋或销毁。西瓜收获后瓜秧要利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堆制发酵,以杀灭病菌,杜绝病株带菌,再度侵染。
2.1.6利用害虫的趋避性进行驱赶或诱杀。利用蚜虫避灰色特性,在大棚放风口处每隔1.5~2ml银灰色膜,可驱赶蚜虫。斑潜蝇有趋黄性,每个大棚可挂10~15张黄色捕虫板诱杀。另外在棚的两侧通风口罩防虫网,可防止蚜虫、斑潜蝇等害虫飞入,防虫效果显著。
2.2生物防治 防治潜叶蝇、红蜘蛛可用生物制剂1.8%爱福丁EC3000~4000倍液喷雾;防白粉病、蔓枯病、炭疽病可用农抗120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喷雾
2.3化学防治
2.3.1西瓜苗期立枯病、幼苗猝倒病的防治。①土壤消毒:用30%甲霜恶霉灵As800倍液处理苗床。②药剂防治:西瓜出苗后,每隔7~10d,用30%甲霜恶霉灵800倍液或38%恶霜灵嘧菌酯AS1000液或64%杀毒矾WP500倍液喷雾;小苗移栽大田后,用30%甲霜恶霉灵As800倍液灌定根水,既可防止死苗,又可提高成活率。
2.3.2西瓜中后期枯萎病、炭疽病、蔓枯病、疫病、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①枯萎病:一般在植株开花结果期开始在田间陆续表现出症状,应在定植成活后或在发病初期(6月上旬)用药预防,一旦病害蔓延,药剂防治效果不明显。可选用以下药剂灌根: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EC900~1000倍液,或NEB-26(益恩碧)2500~3000倍液。发病初期在根周同拨出小土坑,每株灌以上药液200~250ml,如果病情严重,隔5~7d再灌根1次。据调查,采用拨土晾根,降低根际周围湿度,打破发病条件,灌根防治,其防效可达86.3%,病株死亡率降低30.6%。②蔓枯病、炭疽病:西瓜蔓枯病、炭疽病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发生,在适温、高湿度下发病重,药剂防治必须在发病初期进行,对重病瓜地隔7~10d施1次药,连续防治2~3次。防治药剂为用56%嘧菌酯百菌清1200倍液,或38%恶霜灵嘧菌酯1500倍液喷雾。③疫病:可选用嘧啶类核苷抗菌素1200倍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倍液喷雾防治。④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EC2000倍液或浩瀚高科专用药剂控白,隔7~10d1次,连续防治2~3次。
西瓜幼苗被病菌侵染后,最初幼苗接近地面茎处出现黄色水渍状病斑,以后病部变黄褐色并迅速绕茎1周变为老皮而脱落,维管束缢缩似线状,幼苗猝倒死亡。苗床湿度大时,在病部处及周围的土面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二、发病原因。猝倒病为腐霉属、绵腐菌,长期于土壤中存活,是危害幼苗茎基的一种病害。当气温在10-15℃时,病菌孢子囊萌发成菌丝并从根、茎部传染侵害幼苗发病,亦可借雨水和灌溉等传播途径蔓延。苗床营养土消毒不当,棚内湿大温低,白天光照弱时,病菌活动繁殖快,十分有利猝倒病发生,营养钵间距过于稠密,幼苗生长不良等,亦利病害侵染。
三、防治措施
1、药剂浸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6-7小时,然后催芽播种。
2、营养土消毒。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克,加营养土100千克,均匀配制堆放24小时后装钵,能有效杀灭土中病菌。
3、药土盖种。播种后选用50%多菌灵500克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200克,加细干土100千克,配制毒土覆盖1厘米厚,能有效防治出苗期间的病菌侵染。
4、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幼苗出土适宜土温为20-25℃。大棚内,白天气温要控制在25℃左右,夜间要控制在16℃以上,幼苗齐后要控制浇水量,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5%左右或幼苗叶片不萎蔫为宜,幼苗出现拥挤徒长,要及时重新调好苗钵间距,使能充分受光健壮生长,幼苗3片真叶要及时用氮磷肥稀释300倍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3次,促进幼苗茎基部木质化快速形成,增强抗病力。幼苗移植前5天要及时降温炼苗。
5、苗期喷药。齐苗后要及时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亦可选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止病菌侵害。幼苗后期猝倒病和立枯病若同时发生,可选用72%普力克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亦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绿亨3号8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3-4次,最好与叶面喷肥同时进行,以减轻大棚湿度。西瓜苗移植前2天,再用绿亨3号防治1遍,确保洁苗移
上一篇: 开河鱼为什么好吃?
下一篇: 饲养奶牛冬前提早做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