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耕细耙,保持土壤水分。秋深耕(25~30厘米)耙耱可以蓄秋雨为春用,尽量扩大机耕面积,冬天(三九天)要镇压提墒,早春浅耕(10厘米左右)耙耱保墒。把三墒整地形成一套完整的旱作措施,是保证莜麦苗齐、苗全夺高产的关键措施。
2.增施肥料,改善莜麦的营养状况。莜麦是须根系作物,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特别是对N素肥料非常敏感。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N素3.6公斤,p素1.8公斤,氧化钾2.5公斤,因此莜麦在施肥上要以养分含量全的优质农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用作追肥),把握重施基肥,巧施种肥,看天、看地、看苗情追肥的原则。
3.合理轮作,避免病虫草害蔓延。筱麦和其它作物不同,最忌连作。连作莜麦病多、杂草多,而且容易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加剧土壤养分与作物生长的供需矛盾,造成减产。轮作可以避免上述不利因素,莜麦轮作方式很多,一般山药、豌豆、油料等都是莜麦的好前茬。
4.选种拌种,严把播种质量关。莜麦是园锥花序,小穗之间发育很不平衡,因此作种用的莜麦,必须经过严格的风选、筛选,选用粒大饱满,成熟度好的完整籽粒作种子。把选好的种放在太阳光下晒4~5天后,再用0.2%的拌种双拌种,即可播种,播种的适宜时期为小满前后五天,播深以13厘米为宜。
5.合理密植,提高单产。一般莜麦籽粒和秸秆比例以1:1较为合理,具体播种量以品种、地力、耕作条件来决定。一般亩播量:高水肥地为17.5~20公斤,中等肥力地为8.5~10公斤,沙梁薄地为6~7.5公斤。在推迟播期的情况下,亩播量要适当增加1~1.5公斤。
6.科学管理,适时收获。苗期浅锄一次,深度为一寸左右,以防伤根,分蘖期第二次中耕锄草,深度为一寸半左右,并视苗情进行追肥,及时防治病虫。莜麦是无限花序,籽粒成熟很不一致,当穗部已有四分之三的小穗籽粒进入蜡熟期时即可收割,以防风摔落粒而造成减产。
上一篇: 绵羊痒螨病病变多发于什么部位?
下一篇: 枯草芽胞杆菌防稻瘟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