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初生重,增强仔猪抵抗力
1.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引入优良品种和体格大的种母猪进行繁殖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在选配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异质交配,即用体型有一定差别的公母猪进行交配,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2.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仔猪初生重。①妊娠前期。配种前7~10天适当加料刺激,可增加母猪排卵数。妊娠早期,在体内激素等作用下母体新陈代谢加强,食欲增加,消化能力提高,体重增加很快,需要适当限饲,否则母体太肥,导致早期流产、产仔数减少,或造成难产以及产后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减少,从而影响仔猪发育。妊娠1个月内的喂料量为1.8~2.2千克/天•头,妊娠第二个月到80天的喂料量为2.0~2.5千克/天•头。②妊娠后期。该阶段胎儿增重快,特别是临产前20天生长量约为初生重的60%。因此母猪妊娠后期的营养摄入量将直接影响胎儿的大小。随着母猪腹围的逐渐增大,消化系统受到挤压,每次采食量将减少,需要增加饲喂次数,增加钙、磷等矿物质,以满足其营养需要量,对体况较差的母猪给予特殊护理。产前1个月的喂料量为2.8~3.5千克/天•头,产前1星期开始喂哺乳料,并适当减料。 二、养好产后猪,确保母猪泌乳力
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好坏(尤其是奶水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养好产后母猪是养好仔猪的保障。母猪泌乳期间的饲粮需要量包括母猪的维持需要量和泌乳需要量,母猪的维持需要量约为1.5~2.0千克标准饲粮(本地猪一般为1.5千克,外种猪一般为2.0千克);泌乳需要量按哺育1头仔猪需0.4千克的标准饲粮(本地猪约为0.3千克)计算,如1头哺育10头仔猪的泌乳母猪,每日需采食6.0~7.0千克的标准饲粮。泌乳母猪采食量不足,就会造成母猪减重过大,进而影响其繁殖成绩,增加淘汰率,同时也影响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断奶窝重,可在饲料中添加高能脂肪来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以弥补标准采食量的不足。实际生产中,母猪分娩后,仅喂麸皮食盐水,1周内逐渐增加喂量,待喂量正常后再最大限度地增加母猪采食量;遵循“少给勤添”的原则,严禁饲喂霉变饲料;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防止母猪便秘。三、加强仔猪管理,提高生长力
1.科学接产。在接产前用热毛巾将母猪乳房、外阴部、臀部洗净,再用消毒药水清洗;及时消毒产房,保证产位清洁。环境清洁卫生、干燥温暖,可防止仔猪腹泻。
2.固定乳头,早吃初乳。仔猪产后2~3天内人工固定乳头,可使仔猪生长整齐,防止弱仔产生。初乳能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并促使胎粪排出,最好让仔猪产后1小时内吃到初乳,仔猪吮乳的刺激有利于母猪子宫收缩,加快分娩过程,但最初的几滴乳汁应弃掉。产后3天内的仔猪应饲养在保温箱内,1.5~2小时哺乳1次。
3.防寒保暖,减少应激。新生仔猪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9~34℃,1~3日龄为30~34℃,4~7日龄为28~30℃,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20℃左右。
1、“二火”消毒法为避免仔猪感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产房要彻底消毒,消毒前维修圈舍和猪栏,清除粪便、垫草等污物。土圈彻底起垫,水泥地面冲洗干净。舍内地面、墙壁和圈栏严格消毒,常用3%热火碱喷洒,也可用火焰喷射消毒。
2、配种前 施行“短期优饲”和“配种优饲”。短期优饲是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短期适当加料,增加排卵数,尤以配种前11~14天效果最明显。配种优饲是不足5成膘的瘦弱经产母猪在配种前约1个月加料。
3、分娩前护理 母猪膘情好者产前3~4天减料,逐渐减到妊娠后期饲养水平的1/2或1/3并停喂青绿多汁饲料,以防发生乳房炎或下痢;膘情不好者要加料。产前3~7天停止驱赶运动或放牧。产前喂脂肪,可提高仔猪初生重,母猪临产前在日粮中添加猪油,每头每天100克。
4、妊娠期及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①配种期较瘦的经产母猪适合抓前后两期,营养方式是高→低→高。②配种前膘情较好的经产母猪适合前粗后精,营养方式是低→高。③初产母猪和繁殖力特别高的母猪适合分期提高,营养方式是高→较高→更高。哺乳期应增加精料,满足能量需要,合理供应蛋白质,满足矿物质、维生素需要,提供充足饮水及青绿多汁饲料。母猪喂小苏打可增食促奶,预防白痢,从产后第1天开始,每天在母猪日粮中加小苏打30克,分2次拌入。
5、1周龄内仔猪的护理 ①早吃初乳,固定乳头,初生重大者固定在后面,约3天可固定。若产仔少乳头多,可训练仔猪吃两个乳头,使大小均匀。②1~7日龄仔猪适宜温度为32~38℃,8~30日龄25~28℃,31~60日龄23~25℃。③注意看护,昼夜人不离猪,避免相互拥挤和母猪压伤仔猪,严禁仔猪串圈而被其他母猪咬死。④寄养和并窝应注意两窝仔猪日龄、体重相近,过寄前要吃到亲生母亲的初乳。⑤仔猪出生后3~7天,颈部肌注2毫升右旋糖酐钻注射液(含铁5%)。补铁补硒预防贫血和白肌病,由于仔猪哺乳期一般不会贫血,应重点防治白肌病,可在仔猪颈部另一侧肌注0.1%亚硒酸钠1~2毫升,也可将红黏土撒入圈中供舔舐。
6、科学提早开食饮水 第1次训练仔猪吃料称开食,应采取“母子隔离”结合“以大带小”法。补料配方:玉米57%、豆饼20%、进口鱼粉5%、国产鱼粉5%、高粱9%、奶粉2%、葡萄糖1%、盐0.3%及适量猪用生长素和多种维生素。仔猪30日龄后进入旺食期,增加喂料次数且每天在日粮中加喂25克/头猪油。
7、疾病防治 ①母猪产前21±3天,颈部皮下注射K88、K99双价疫苗1毫升预防仔猪黄痢。②母猪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各注射1次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两联苗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和仔猪腹泻。③交巢穴注射庆大霉素2毫升。敌菌净3片、痢特灵1片,混合灌服1头仔猪,1~3次可痊愈。④仔猪出生后30~40天,注射猪瘟、肺疫、丹毒、仔猪副伤寒疫苗,头头注射,个个免疫,并注意补针。
答: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仔猪成活率低、仔猪增重缓慢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已成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
1、“二火”消毒法为避免仔猪感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产房要彻底消毒,消毒前维修圈舍和猪栏,清除粪便、垫草等污物。土圈彻底起垫,水泥地面冲洗干净。舍内地面、墙壁和圈栏严格消毒,常用3%热火碱喷洒,也可用火焰喷射消毒。
2、配种前 施行“短期优饲”和“配种优饲”。短期优饲是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短期适当加料,增加排卵数,尤以配种前11~14天效果最明显。配种优饲是不足5成膘的瘦弱经产母猪在配种前约1个月加料。
3、分娩前护理 母猪膘情好者产前3~4天减料,逐渐减到妊娠后期饲养水平的1/2或1/3并停喂青绿多汁饲料,以防发生乳房炎或下痢;膘情不好者要加料。产前3~7天停止驱赶运动或放牧。产前喂脂肪,可提高仔猪初生重,母猪临产前在日粮中添加猪油,每头每天100克。
4、妊娠期及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①配种期较瘦的经产母猪适合抓前后两期,营养方式是高→低→高。②配种前膘情较好的经产母猪适合前粗后精,营养方式是低→高。③初产母猪和繁殖力特别高的母猪适合分期提高,营养方式是高→较高→更高。哺乳期应增加精料,满足能量需要,合理供应蛋白质,满足矿物质、维生素需要,提供充足饮水及青绿多汁饲料。母猪喂小苏打可增食促奶,预防白痢,从产后第1天开始,每天在母猪日粮中加小苏打30克,分2次拌入。
5、1周龄内仔猪的护理 ①早吃初乳,固定乳头,初生重大者固定在后面,约3天可固定。若产仔少乳头多,可训练仔猪吃两个乳头,使大小均匀。②1~7日龄仔猪适宜温度为32~38℃,8~30日龄25~28℃,31~60日龄23~25℃。③注意看护,昼夜人不离猪,避免相互拥挤和母猪压伤仔猪,严禁仔猪串圈而被其他母猪咬死。④寄养和并窝应注意两窝仔猪日龄、体重相近,过寄前要吃到亲生母亲的初乳。⑤仔猪出生后3~7天,颈部肌注2毫升右旋糖酐钻注射液(含铁5%)。补铁补硒预防贫血和白肌病,由于仔猪哺乳期一般不会贫血,应重点防治白肌病,可在仔猪颈部另一侧肌注0.1%亚硒酸钠1~2毫升,也可将红黏土撒入圈中供舔舐。
6、科学提早开食饮水 第1次训练仔猪吃料称开食,应采取“母子隔离”结合“以大带小”法。补料配方:玉米57%、豆饼20%、进口鱼粉5%、国产鱼粉5%、高粱9%、奶粉2%、葡萄糖1%、盐0.3%及适量猪用生长素和多种维生素。仔猪30日龄后进入旺食期,增加喂料次数且每天在日粮中加喂25克/头猪油。
7、疾病防治 ①母猪产前21±3天,颈部皮下注射K88、K99双价疫苗1毫升预防仔猪黄痢。②母猪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各注射1次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两联苗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和仔猪腹泻。③交巢穴注射庆大霉素2毫升。敌菌净3片、痢特灵1片,混合灌服1头仔猪,1~3次可痊愈。④仔猪出生后30~40天,注射猪瘟、肺疫、丹毒、仔猪副伤寒疫苗,头头注射,个个免疫,并注意补针。
上一篇: 柿子为什么会有涩味?
下一篇: 玉米早衰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