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双低菜粕制作动物日粮的策略
2.1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日粮配方
双低菜粕蛋白质含量虽然丰富,但由于受加工条件及其本身特有理化性质及其它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其可供动物利用的蛋白质部分仅有74%,远低于豆粕(85%)和鱼粉(92%)。因此,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日粮配方,可以更好地反映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量,节约蛋白质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据研究,当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日粮时,日粮蛋白质水平可下降2-3个百分点,而不影响动物生产成绩。
2.2添加油脂
对于日粮能量浓度要求相对较高的动物而言,制作配方时,可以适当添加动植物油脂,以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并起到改善饲料加工、降低饲养舍粉尘、提高适口性作用。但由于油脂一般市场价格较贵,当添加量过高时,日粮价格势必上升,从而丧失了双低菜粕本身所具有的价格优势。同时也会给饲料制粒造成一定的困难。一般建议饲料中油脂添加量不宜超过2%。
2.3控制适宜添加比例
由于生物混杂、机械混杂等原因,致使目前市场商品菜粕中硫甙含量波动范围较大,据陈刚等2001年从全国17个油菜/双低油菜主产区采样分析,菜粕中硫甙含量最低23.71μmol/g,最高达112.92μmol/g。过高的硫甙含量制约着动物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其降解产物对动物机体产生毒副作用,表现出食欲减退、腹泻、内脏器官受损等现象,从而限制了动物生产水平的发挥。因此,在不确定硫甙含量的情况下应适当控制菜粕在日粮中的添加比例。
2.4与其它饼粕蛋白质饲料联合使用
利用双低菜粕赖氨酸含量相对低而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的特点,将其与豆粕、棉粕等蛋白质饲料联合使用,利用彼此之间氨基酸的互补性,可配制出氨基酸更加平衡的日粮,其饲喂效果好于单独饲喂任何单一品种饼粕,建议日粮中豆粕、棉粕、菜粕可按2:1:1的比例进行配合。
2.5酶制剂在含双低菜粕日粮中的应用
随着双低油菜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油菜加工工艺不断完善,双低菜籽饼粕中硫甙及过热处理对饼粕蛋白质的破坏将不再是影响其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而其中日粮纤维、植酸等抗营养因子将取而代之成为限制其有效利用的首要因素。因此,日粮中添加适宜的酶制剂产品对于进一步提高饼粕利用率有更重要的作用。就酶制剂种类而言,植酸酶在双低菜粕型日粮中的作用效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近来本课题组研究证实,木聚糖酶对饲喂含双低菜粕日粮的动物生长性能起到了积极作用(方正锋,2006;唐铁军,2003)。
3双低菜粕在动物日粮的添加比例
双低菜粕在动物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多,但因菜粕中硫甙含量、试验动物品种、日粮配方等因素的不一致,所得出的试验结果也往往差异很大。笔者所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自1994年以来对我国种植、推广面积最大的几个双低油菜品种的饼粕营养价值进行了系统评价,经研究发现,当双低菜粕中硫苷含量在30μmol/g-50μmol/g之间,用双低菜粕等氮替代日粮中的豆粕饲喂生长肥育猪,在生长肥育前期(30kg-60kg)替代比例为37.5%-50.0%,后期(60kg-出栏)替代比例为50.0%-62.5%时,生长肥育猪平均日增重800g以上,达100kg体重日龄170d以内,饲料利用率3.2:1以下。饲喂肉用仔鸡,日粮中0-3周龄等氮替代豆粕比例为50.0%-62.5%,4-6周龄替代比例为62.5%-75%时,肉鸡42日龄上市体重2kg以上,饲料利用率1.8-2.0:1以下,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当添加比例超过此范围或菜粕中硫苷含量过高时,动物生产性能会有所下降。综合众多研究,一般认为,双低菜粕饲喂动物在日粮中的适宜用量为:仔猪5%,生长猪10%,肥育猪15%,肉鸡15%,蛋鸡10%,肉牛15%,斑点叉尾30%,鲑鱼20%,草鱼30%,鲤鱼15%。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双低油菜育种工作深入发展和榨油工艺的不断改善,双低菜粕作为一种价廉、质优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添加双低菜粕时应充分考虑动物品种、年龄阶段和硫甙含量,才能获得最佳的使用效益。
上一篇: .棉花生长分几个阶段?
下一篇: 甘薯的施肥技术要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