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工程 > 农业机械 > 农业机械维修时的注意事项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维修时的注意事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盲目大拆大卸的现象司空见惯

  一些维修人员由于对农业机械结构、原理不清楚,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凭着“大概、差不多”的思想盲目对机械大拆大卸,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又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当农业机械出现故障后,要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无检测设备,可通过“问、看、查、试”等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和手段,结合农业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在判定农业机械故障时,一般常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先外表后内部、先总成再部件的顺序进行,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大拆大卸”。

  螺栓拧紧方法不当的情况较严重

  农业机械各部位固定或联接螺栓多数有拧紧力矩要求,如喷油器固定螺栓、缸盖螺栓、连杆螺栓、飞轮螺栓等,有些规定了拧紧力矩,有些规定了拧紧角度,同时还规定了拧紧顺序。 在维修农业机械时,一定要按规定力矩和顺序拧紧螺栓,防止因螺栓拧紧力矩过大、过小或顺序不当而导致机械发生故障。

  不重视螺栓的选用,螺栓使用混乱的现象较突出

  在维修农业机械时,乱用螺栓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因螺栓性能、质量不符合技术要求,导致维修后机械故障频出。 在维修农业机械时,当螺栓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更换符合要求的螺栓,切忌乱用螺栓。

  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的现象为数不少

  柴油机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活塞环“三隙”、活塞顶隙、气门间隙、柱塞余隙、制动蹄片间隙、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轴承轴向和径向间隙、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配合间隙等,各类机型都有严格的要求,在维修时必须进行测量,对不符合间隙要求的零部件要进行调整或更换。   

不注意配件型号,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较普遍

  在维修农业机械时,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仍然较普遍,有些配件应急代用是可行的,但长时间使用却有害无益,影响机械的安全和技术性能。有些维修人员对机械结构、原理了解较少,很多零配件型号不符,但却认为只要能装上就行,不考虑能否发挥机械的技术性能。因此在维修农业机械时,应尽量使用原装型号的配件,不可用其它型号配件代用,更不能错用。

  盲目更换零部件,一味“换件修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农业机械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相对困难一些,有些维修人员一贯采用换件试验的方法,不论大件小件,只要认为可能是导致故障的零部件,一个一个更换试验,结果非但故障没排除,且把不该更换的零部件随意更换了,增加了农机户的开支。还有些故障零部件完全可以通过修理恢复其技术性能,不需要复杂修理工艺即可修复,但维修人员却要求用户更换新件,一味采取“换件修理”的方法,造成严重的浪费。 在维修时,应根据故障现象认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部位,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取修理的方法恢复技术性能,杜绝盲目更换零部件的做法。

  不检查新件质量,装配后出现故障的问题比较常见

  在更换配件前,有些维修人员对新配件不做技术检查,拿来后直接安装到农业机械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在更换新配件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测试,检测包括外观及性能测试,确保新配件无故障,杜绝其引起的不必要麻烦。

农机有了故障,有些新老机手爱亲自动手维修与排除,他们其中不少没经专业技术培训,缺乏一般常识,如果操作不当是很危险的,有可能造成机具的损失及人身伤亡,故维修中的大忌要避免。

  一、不可停机在半坡上维修

  拖拉机和农用汽车出了故障,需要排除处理时,最好找平坦无坡度的地方停放,千万不可停在有斜坡的道路上,否则是很容易产生事故的。若机车必须停在坡道上处理,那也应该挂好档位,农用汽车拉好手刹,车轮下面在放置障碍物,以防避机车突然向下坡方向滑动,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二、路边维修应放警示标志

  因为路边修机是件危险的事情,来往车辆都比较多,最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是交通事故。如果一定要在路边自行维修,或者是去请修理工帮助,就应该在机车前后50米左右树立警示标志,或者从周围找些树枝或障碍物做标记,从而达到警示前后方的车辆的效果。

  三、决不用嘴对着油管吸油

  不管是汽油还是柴油,它们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物质,尤其是含铅汽油,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消化道和肾脏。另外,还含有高浓度的硫化物,硫化氢特等一定的毒性。如油管堵塞,用嘴去吸,油易吸入肚内,引起恶心腹痛。吸多了,会导致中毒,严重还造成死亡,最好的办法就是更换油管。

  四、开锅时不贸然开水箱盖

  在夏季里,驾驶机车的路途中,或者拖拉机农田作业时,由于天气炎热,发动机的冷却水会沸腾。此时,机手切勿贸然打开水箱盖,否则,水蒸气冲出会烫伤脸部及身体其他部位。遇到开锅,首先停机在路边或地角,将火灭掉,拔下钥匙,支撑机盖,让它自然通风散热。然后再观察冷却水,少了就添加,漏了就补修。

  五、库内不通风机车不长转

  发动机运转时,排出的废气含有一氧化碳,它是一种看不见闻不着的毒气,人不断吸入,会引起头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体虚目眩,甚至大脑损伤。为此,不可在封闭空间内或通风条件不好的库内,长时间运转发动机。即使在户外,也不在要工作着的发动机排气管附近长时间停留。

  六、不宜明火支烤热油底壳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粘度较大,不易启动。有的机手急于早些工作,就用明火烤热油底壳,油箱和燃油系统的导管。这种操作,不仅是违规的,而且十分危险,搞得不好会产生火灾。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向水箱加热水,慢慢用手摇把多转动发动机,待机内温度升高才启动。

  七、防止闲人进入机具周围

  无论是什么农业机械在作业中,出现故障后,需要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密切注意,绝对不允许闲杂人员,非农机工作者,以及小孩,靠近在修的农机周围,更不能让他人在农机具上下跳动。因为,机具维修好后,需要作必要的悬挂,牵引农具或者带动其他农机进行试动作业,确定维修质量。若不赶走以上人员,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人身伤亡事故。

 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盲目大拆大卸的现象司空见惯

  一些维修人员由于对农业机械结构、原理不清楚,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凭着“大概、差不多”的思想盲目对机械大拆大卸,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又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当农业机械出现故障后,要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无检测设备,可通过“问、看、查、试”等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和手段,结合农业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在判定农业机械故障时,一般常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先外表后内部、先总成再部件的顺序进行,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大拆大卸”。

  螺栓拧紧方法不当的情况较严重

  农业机械各部位固定或联接螺栓多数有拧紧力矩要求,如喷油器固定螺栓、缸盖螺栓、连杆螺栓、飞轮螺栓等,有些规定了拧紧力矩,有些规定了拧紧角度,同时还规定了拧紧顺序。 在维修农业机械时,一定要按规定力矩和顺序拧紧螺栓,防止因螺栓拧紧力矩过大、过小或顺序不当而导致机械发生故障。

  不重视螺栓的选用,螺栓使用混乱的现象较突出

  在维修农业机械时,乱用螺栓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因螺栓性能、质量不符合技术要求,导致维修后机械故障频出。 在维修农业机械时,当螺栓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更换符合要求的螺栓,切忌乱用螺栓。

  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的现象为数不少

  柴油机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活塞环“三隙”、活塞顶隙、气门间隙、柱塞余隙、制动蹄片间隙、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轴承轴向和径向间隙、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配合间隙等,各类机型都有严格的要求,在维修时必须进行测量,对不符合间隙要求的零部件要进行调整或更换。   

不注意配件型号,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较普遍

  在维修农业机械时,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仍然较普遍,有些配件应急代用是可行的,但长时间使用却有害无益,影响机械的安全和技术性能。有些维修人员对机械结构、原理了解较少,很多零配件型号不符,但却认为只要能装上就行,不考虑能否发挥机械的技术性能。因此在维修农业机械时,应尽量使用原装型号的配件,不可用其它型号配件代用,更不能错用。

  盲目更换零部件,一味“换件修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农业机械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相对困难一些,有些维修人员一贯采用换件试验的方法,不论大件小件,只要认为可能是导致故障的零部件,一个一个更换试验,结果非但故障没排除,且把不该更换的零部件随意更换了,增加了农机户的开支。还有些故障零部件完全可以通过修理恢复其技术性能,不需要复杂修理工艺即可修复,但维修人员却要求用户更换新件,一味采取“换件修理”的方法,造成严重的浪费。 在维修时,应根据故障现象认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部位,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取修理的方法恢复技术性能,杜绝盲目更换零部件的做法。

  不检查新件质量,装配后出现故障的问题比较常见

  在更换配件前,有些维修人员对新配件不做技术检查,拿来后直接安装到农业机械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在更换新配件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测试,检测包括外观及性能测试,确保新配件无故障,杜绝其引起的不必要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