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骨鸡又名乌鸡、泰和鸡、竹丝鸡、丝毛鸡、武山鸡等。原产于我国江西省泰和县,是我国特有的药用名贵鸡种。现在全国均有饲养,品种变异甚多,近年出现了白乌骨鸡、黑乌骨鸡、斑毛乌骨鸡等。
一、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学地位
乌骨鸡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鸡属。乌骨鸡在我国尚未有完整的繁殖体系和分类。目前国际上承认的标准品种是泰和乌骨鸡。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把乌骨鸡分为药用乌骨鸡、反毛乌骨鸡与泰和老鸡三种类型。目前全国饲养的乌骨鸡,由于各地饲养管理条件、气候条件、饲养方式与目的要求不同,其形态和生产性能有所差异。
(二)形态特征
乌骨鸡体形似家鸡,但同家鸡相比,体躯短矮而小,头小颈短,额下有须,耳叶蓝中透绿,全身羽毛白色,除翅羽外,全身呈绒状反卷。头顶有一撮细毛突出,雄性顶呈湛形圆冠,雌性戴白色绒球,上颔及两颊面上有多细短毛。瓜分5趾,毛脚,毛多而密其眼、喙、舌头、皮、肉、骨、趾、内脏及脂肪均为乌黑色,是全身充满黑色素所至,只有羽毛洁白如雪,故有“乌鸡白凤”之称。因此,乌骨鸡体态轻盈,外貌奇特。有人称之为“十全禽”。“十全”是指紫冠(桑棋冠)、缨头(头顶冠如同帽子)、绿耳、毛脚(跖羽)、丝毛。胡须、五爪。乌皮、乌骨、乌肉等,乌骨鸡不反眼、喙、舌、趾是黑色,内脏和脂肪都是黑色。
(三)生活习性
乌骨鸡生长发育快,出壳至13同龄的乌骨鸡,体重为初生重的10~30倍。成年乌骨鸡体重是初生重的33~40倍。乌骨鸡消化能力相对较差。雉鸡的胃小,对粗纤维消化能力弱,日粮配合中,应以易消化、高营养、低粗纤维的饲料为宜。乌骨鸡抗病能力差,易受各种疾病的危害。调节体温的能力也差.尤其是雏鸡.体小、娇嫩,易受环境条件影响。0~7日龄的雏鸡,体温只有39.8℃,比成年鸡低1—2℃、既怕冷,又怕热。乌骨鸡就巢性强,有的个体就巢25天才醒,但个体差异较大。就巢时间短者,产蛋量较高,相反则少_乌骨鸡反应灵敏,胆小怕惊,尤其是雏鸡,对外界反应极敏感.一旦受到吵声、杂音和其它特殊声响的刺激,就聚集到一起,相互骚动踏压,易造成死亡。此外,乌骨鸡防御能力差.尤其是雏鸡.对鼠、猫、拘、老鹰和野兽的侵袭缺乏自卫能力。乌骨鸡公鸡6~7个月,母鸡10个月可配种,公母鸡比例1:6,自然抱窝性很增,小规模养可以不需人工孵化,但为了提高产蛋量和经济效益,大规模养殖还是采取人工养殖。
上一篇: 低液柱式压力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下一篇: 樱桃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