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
桃树有细菌性、褐斑、霉斑三种穿孔病,一般多雨低温年份在一些区域易发生,有的同一棵树上三种穿孔病均有发生,有的穿孔病发生后导致果实上出现黑点。
如某地的一片桃园,树龄8~9年,品种为红不软,面积400余亩。该村的桃园从2013年至今,桃树上一直出现异常现象--叶片大面积脱落,桃面上出现灵散或集中黑点。桃农采取多种技术及喷药防治,病害一直未能得到控制,导致桃树低产劣质,商品率下降。今年8月份采摘带病桃叶和桃果,从叶片上看主要是细菌性、褐斑、霉斑三种穿孔叶病发生与为害;果实上的黑色斑点有两种:一种是细菌性穿孔病果,特点是病斑较大,数量较少,灵散分布于果实各部;另一种是霉斑穿孔病果,病斑极小,数量较多,病斑集中,仅分布于果实酮部一侧。
桃树穿孔病发病时间为5~6月份,随着降雨次数增加雨量加大,其分生孢子在树冠内进行传播,使病害在树冠内扩大蔓延。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18℃~21℃,如遇较凉爽的天气,其后又有较暖和的环境,病原菌便在寄生在叶片上,在果实组织内迅速发展;叶片被感染2~3天就可看到最初的症状,第九天就开始落叶,一般潜育期5~14天。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候就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一般下部叶片严重脱落,而上部叶片则健全,嫩叶穿孔大,大叶穿孔小,其原因是病原毒素在幼嫩组织渗透距离较远。
防治办法如下:
1.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或生物有机肥,配施三大要素复合肥及中微量元素肥,及时满足桃树不同时期对养分的吸收与供给,增强树势,增加树体自身抗病力,减少病害的发生与为害。
2.春季病原先在树冠内部传播,所以喷药应喷在树冠内部、底部,否则防效不佳。
3.药剂防治:①发芽前或秋季清园时,用3~5度石硫合剂或者30%硫磺甲硫灵500倍~800倍,或43%戌唑醇1000倍+80%代森锰锌700倍;或1:1:100倍波尔多液,混合喷雾。②发芽后桃树零星开花时,立即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70%代森锌600倍+35%吡杀2500倍+20%吡蚜酮2000倍混合喷雾,兼治桃蚜。③花后10~15天用10%多抗霉素1500倍+80%宁南霉素1200倍+80%代森锰锌700倍+20%吡蚜酮2000倍,混合喷雾。
4.幼果期,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72%农用链霉素3000倍+2%阿维菌素2500倍;
5.膨大期,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10%多抗霉素1500倍+72%农用链霉素3000倍+25%三唑锡2000倍,混合喷雾。
上一篇: 西门塔尔牛有哪些特征?生产性能怎样?
下一篇: 吊钟海棠怎样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