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稻分蘖的因素
1、分蘖发生与秧苗营养状况有关: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 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萌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秧苗营养充足,生长粗壮,移栽质量保证,低位蘖多,成穗率高。
2、分蘖发生与温度有关: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发生与光照有关:在自然光照下,水稻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自然光照为50%时,返青后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发生与水分有关:分蘖发生时需要充足的水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情况下,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 此外,水稻分蘖还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
1、温度:水稻分蘖的部位一般都在表土下2-3厘米处,水稻分蘖的最适温度是28-31℃,低于18℃就会很少发生分蘖。
2、水层:水稻分蘖期,白天浅灌1-2厘米水层的比深灌4厘米水层的地温高1-2℃,而晚上浅灌的反而比深灌的低0.5℃左右。可以通过调整水层来增地温促分蘖。
3、插秧:如果秧苗插深达到3-4厘米时,地温要比插深2-3厘米的地温低1-2℃左右,低节位分蘖就不易发生,分蘖节位升高。所以应该插深2厘米左右为宜。
4、肥料:营养元素中氮、磷、钾三要素对分蘖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以氮素影响最大。一般来说,分蘖期水稻叶片含氮量达到4%-5%时,能够促进分蘖。
5、光照:光照对分蘖也有很大影响,秧苗移栽后,如果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少,不利于分蘖的发生。
1、温度 2、水层 3、插秧 4、肥料 5、光照
1、分蘖发生与秧苗营养状况有关: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 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萌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秧苗营养充足,生长粗壮,移栽质量保证,低位蘖多,成穗率高。
2、分蘖发生与温度有关: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发生与光照有关:在自然光照下,水稻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自然光照为50%时,返青后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发生与水分有关:分蘖发生时需要充足的水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情况下,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 此外,水稻分蘖还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
上一篇: 牛隐性乳房炎的症状是什么?
下一篇: 由谁行使决定限期环境治理的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