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食用菌 > 竹荪 > 高产栽培“竹海长裙”竹荪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竹荪

高产栽培“竹海长裙”竹荪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a.选好场地:排水良好、无积水、背风阴凉的林地、缓坡地,坡向朝南、腐殖质高。以酸性沙质轻壤土、病虫害较少的环境为最适宜。如果其他条件适宜,仅土质不肥,则应异地另取肥沃土作覆盖土。

b.搭棚作畦:选好场地后,除去杂草,整平,开挖排水沟,整理畦床。畦床宽1—1.3米,长度不限,畦高10—20厘米,畦沟四边倾斜,利于排水。整畦时,先把床内土壤挖4—6厘米,向两边堆积,敲碎后留作覆土。再挖深10厘米,让阳光曝晒至白色(过白)后,打碎整平畦面。然后用石灰水喷洒畦床内外消毒,也可按0.2千克/平方米茶籽饼浸液喷洒地面杀虫。

c.堆料播种:在畦床上堆料5厘米,撒一层菌种,再堆料10厘米,撒一层菌种,最后堆料5厘米,覆土3厘米,并加弓条罩膜。其中第二层培养料和菌种量要比第一层增加一倍。全部用料和用种量为25千克/平方米培养料,4—5瓶/平方米菌种,料与种的比例为5:1,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播种采用点播与撒播均可。

d.发菌培养:

通风换气:播种后保持每天上午揭膜通风一次,时间0.5小时。夏季气温较高时,早晚揭膜各增加通风一次,使畦床内空气新鲜。

保持湿度:菌丝发育期一般为30天。由于培养基内固有的含水量,前期足够菌丝生长所需,所以一般不必喷水。薄膜内相对湿度保持85%,即盖膜内呈现雾状,并挂满水珠。

控温发菌:长裙竹荪菌丝生长阶段温度5—29℃,最适温度24℃。秋末播种气温低,可采取罩紧盖膜并缩短通风时间,同时拉稀荫棚盖物,引光增温,促进菌丝加快发育。初夏播种气温高,注意早晚揭膜通风,并加厚荫棚盖物,防止因温度过高料内水分蒸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

e.出菇管理:首先要注意湿度变化,灵活掌握喷水。出菇期培养料含水量以60%为宜,覆土含水量不低于20%。出菇前期即菌蕾形成初期每天喷水一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为好。从感官上看,畦床罩膜内呈雾状,并挂满水珠。若水珠明显下滴且量多,表明已达95%以上,应揭膜通风半小时,防止湿度过大引起烂蕾。

②、注意把好“四关”

a.菌种质量关:竹荪菌种要求菌丝粗壮,长势整齐,无中断,无杂菌污染斑块。气生菌丝浓密,呈束状;培养基与瓶壁紧连,无收缩脱节。对于菌丝软弱无力,颜色发黄,甚至自溶,一级菌龄过长衰老、抗逆性差,不宜选用。

b.堆料播种关:培养料铺入畦床采取平铺,用物轻拍,保持料与种能接触即可。如果料太松与种脱节,则不利菌丝生长。三层料二层种,中层料厚、上下层稍薄。粗料宜占70%—80%,碎料应占20—30%,使料粗细均匀,有利菌丝吸收养分继续生长。堆料播种时做到边堆料,边播种,边覆土,一气呵成,切不可让料和菌种被风晾干,影响菌丝萌发,甚至干死。

c.菌丝保护关:菌丝在生长蔓延出土面时,不要随意翻动培养料和覆盖的竹叶或树叶等,一旦扯断菌丝或毁坏竹荪原基,会影响竹荪长出。

d.田间管理关:发菌期与出菇期两个阶段严格区分。发菌期以通风保湿为主,覆土后盖草盖膜保温保湿,湿度不超过85%,温度自然。出菇期30天以喷水防高温为主,幼蕾期喷水宜轻、小雾;发育期则需重、多、勤,前后有别。高温季节采取措施降温,防止菌蕾萎烂。

③、病虫害综合防治:长裙竹荪在生长过程中遇高温、高湿,在酸性培养料上会发生绿、毛、曲霉等杂菌危害。其防治方法是勤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当杂菌出现后,轻轻去掉杂菌的培养料,再用石灰粉覆盖,或用1:500倍的多菌灵或托布津药液喷于除去杂菌的表面,并加强管理。长裙竹荪在生长过程中常遇白蚁、蛞蝓、跳虫、螨类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