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黄鳝 > 黄鳝人工养殖常见病害有哪些? 黄鳝

黄鳝人工养殖常见病害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水霉病
  又称肤霉病、白毛病 病原 水霉菌。 病因鳝鱼在捕捞、运输、放养时受到机械损伤或冻伤或敌害生物侵袭,伤口感染水霉菌所致。

  症状
  患病鳝鱼肉眼可见伤处生长毛状菌丝,呈灰白棉毛状,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最终消瘦致死。

  

  2、毛细线虫病

  病原
  毛细线虫,乳白色,虫体长1厘米左右。

  症状
  毛细线虫寄生于鳝鱼的肠道(以后肠为主),以头部钻入肠壁吸取营养,致使鳝鱼肠壁发炎充血,患病鳝鱼时常将头伸出水面,若大量寄生则可引起鳝鱼消瘦致死。


  3、棘头虫病

  病原
  棘头虫虫体乳白色或淡黄色,长圆筒形。 病因 棘头虫中间寄主剑水蚤等桡足类,被鳝鱼吞食而感染,寄生于鳝鱼的肠道(以前肠为主)。

 症状
  肠壁明显充血、发炎。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肠道梗塞,患病鳝鱼体质消瘦,食欲减退,严重时会引起肠穿孔。


  4、肠炎病
  又称烂肠病 病原 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

  病因
  鳝鱼饥饱无度或摄食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导致消化道感染。



 

  5、细菌性腐皮病
  称梅花斑病 病原 产气单胞菌。

  症状
  患病鳝鱼食欲不振,活动减弱。体表、背部两侧发炎充血,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的有黄豆或蚕豆大小,俗称“梅花斑”,严重时,患处溃烂,形成不规则的小洞。

 

  6、赤皮病
  又称赤皮瘟、擦皮瘟 病原 荧光假单胞菌。病因鳝鱼因捕捞、运输、放养时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受损时,病原菌由伤口乘虚而入,感染发病。

  症状
  患病鳝鱼表皮粘液脱落,出现不明显的小红斑,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发炎充血,严重时口腔出血,尾部溃烂。

  

  7、发烧病
  又称发热病 病因放养密度太大,没有及时换水致使鳝鱼体表分泌的粘液大量积聚、发酵、释放大量热量,水温上升,水中溶氧大量消耗,致使鳝鱼发病,特别是长途运输中更易发生此病。
  
  症状
  鳝鱼相互缠绕,极度焦躁不安,严重时大批死亡。

  

  8、萎瘪病
  又称消瘦病 病因放养密度太大,规则参差不齐,争食太强,饵料不足,营养不够所致。

  症状
  患病鳝鱼独游,体色发黑,消瘦、头大、身细。

黄鳝常见病害肠发病、水霉病、腐皮病、赤皮病、毛细线虫病等。

一、肠炎病
  1.症状:红肿,鳃部出血,头部发黑并伸出水面呼吸,口腔有充血现象,腹部出现红斑。4~7月流行,传染性强,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2.防治:①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漂白粉1g/m3水体泼洒。②每50kg鳝用5g大蒜拌饵投喂,连续6天;或用2g土霉素拌饵投喂。
  二、出血病
  1.症状: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腹部较明显。红肿,有的口腔内有血样黏液,提起尾部,口内流血水。
  2.防治:①用0.2mg/l~0.25mg/l土霉素化水全池泼洒。②每5kg鳝用1g~2g土霉素拌蚌肉等投喂。
  三、烂尾病
  1.症状:尾部充血发炎,继而肌肉坏死溃烂,严重时尾部烂掉,尾脊骨外露。
  2.防治:①用土霉素0.2mg/l~0.25mg/l全池泼洒。②用0.25单位/毫升金霉素浸洗消毒病鳝。
  四、新棘虫病
  1.症状:虫体吻部牢固地钻进病鳝肠黏膜内吸取营养,导致黄鳝肠道充血发炎,阻塞肠管,使部分组织增生或硬化。
  2.防治:①用90%晶体敌百虫0.1mg/l全池泼洒。②每千克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0.04g~0.1g拌1kg蚯蚓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