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赤霉病如何防治? 小麦

小麦赤霉病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调整结构。优化小麦生产布局,调整耕作制度。

2.推广良种。大力推广应用抗(耐)性较强的品种,全面提升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同时,兼顾选择对小麦白粉病、锈病的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3.种子处理。大力推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使用苯醚甲环唑、苯醚·咯·噻虫、咯菌腈等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少病菌侵染,兼顾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治等。

4.机械深翻。通过土壤深翻把秸秆掩埋在20cm以下土层,辅以腐熟剂加快秸秆腐熟速度,恶化病虫害生存环境,有效压低赤霉病等病虫害发生基数,降低赤霉病等重发潜在风险。

5.健身栽培。适期适墒适量播种,构建合理群体。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减轻病菌后期侵染。合理运筹肥水,实行健身栽培,提高小麦抵抗能力

6.选准药剂。综合考虑药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对赤霉毒素的控制效果、对白粉病和锈病的兼治作用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好的高效对路农药,提倡使用复配制剂。推行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或延缓抗药性产生。开展赤霉病菌抗药性监测。

防治方法  1、适期防治: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5%)喷第一次药,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一周后补喷一次。  2、选用药剂:每亩可用12.5%烯唑醇25-30克或25%戊唑醇15-20克或用50%多菌灵胶悬剂100-150毫升。  3、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和上部叶片均匀喷雾。使用手动喷雾器每亩对水30公斤,使用机动喷雾器每亩对水15公斤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