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观赏园艺 > 杜鹃花 > 杜鹃褐斑病主要症状,怎么防治? 杜鹃花

杜鹃褐斑病主要症状,怎么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植株下部老叶先发病。发病初期叶面产生红褐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展。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褐色至灰白色,病斑表面生出许多黑色或灰褐色小点粒及霉丛,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致使叶片枯黄早落。?xml:namespace>

【病原】杜鹃壳针孢[Septoria azaleae Vogl.]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寄主植物组织内或落叶上越冬,来年病叶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传播为害。

【发生规律】病菌在病叶上越冬。高温高湿利于发病,梅雨季节发病较重。露地栽培杜鹃一般从4—5月开始发病,直到12月病害才停止蔓延;温室盆栽杜鹃全年均可发病

【防治方法】 一、注意庭园卫生。在杜鹃花的栽培场地及时清除病残体,每年冬季要彻底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的初侵染源。

二、栽培措施。要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对我国不少地区来讲,在杜鹃栽培(特别是盆栽)中应尤其注意栽培用土,因为杜鹃花属于典型的酸性土植物(其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5—6),忌碱性土和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粘质土壤。


三、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因为杜鹃花对该病的抗性与其品种密切相关。一般说来,西鹃较易感病,如天惠锦凤极易感病;贺之祝白御幸锦抗病中等;而南极欢天喜地五宝绿珠则相当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