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菇,冬季生产香菇具体的管理措施有
(1)引光增温 冬季野外菇场寒冷,可以把薄膜放低一些,罩严,以利于增加地温;同时选择晴天,把遮阴物摊稀,争取多得到光照;
(2)错开通风时间 冬季不论菌筒是否长菇,都应当保持每天通风一次,但是冬季通风时间要缩短,每次10-20分钟,使菌筒免受寒风袭击而干枯
(3)控制温度 冬季下霜期不要喷水,只要保持湿润不致干枯即可;
(4)保菌越冬 冬休期应把菇床罩膜四周用土块或石头压紧,使床内湿度和温度得到保持,避免寒风、寒流侵袭菌筒。尤其北方寒冬积雪,应加固菇棚防倒塌,棚顶和四周加围草帘,当风保温。
二、蘑菇 冬季管理的重要方法
(1)打仟备土 秋菇结束后,在菇床反面对培养料普遍进行一次打仟,加强料内和土层中的透气性,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增加菌丝活力。每隔13厘米见方松动一下,床面垫上薄膜,防止上支养料落于土层表面。(
2)喷水追肥 冬季气候干燥,一般7-10天需要喷一次水。用水量每次每平方米为0.5千克左右。要防止喷水过多,而使低温下的菌丝受冻害而死。冬季喷水结合追肥进行,所以一般不喷清水而喷肥水,以增加土层中的养分,有利于菌丝复壮。最肥遗猪、牛、人尿为好,也可用培养料浸出液,腐熟后煮沸过滤喷施,浓度30%左右。
(3)通风保温 冬季气温低,菌丝生活能力弱,为了维持菌丝正常生长,必须做好菇房保温工作。室温最好保持在3-4℃,同时注意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南窗两个小时,晴暖无风时南北两窗可同时打开,气温特别低时可暂时避免通风,尽量使室温在零度以上。
(4)清理菇床 从时间上安排,清理菇床工作应该在春节前结束。松土时,菇床上细土宜稍干,翻动时不易碎,同时捡去老根。
三、平菇冬季栽培方法
1)光照宜强不宜弱。光照既是冬季增加棚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产量、改善菇质的重要途径。光照强度和时间宜根据菇棚的保温性能及天气状况而定。若菇棚的保温性能好,夜间温度可以维持在5℃以上,则棚顶的草苫可早揭晚盖,尽可能地延长白天的光照时间;反之,则白天菇棚的光照时间宜相应缩短。就天气状况而言,气温在5℃以下时,晴天及多云天气在保证棚温5℃条件下宜尽可能增加光照时间;阴雨天可在白天气温较高的11:00一15:oo给棚增光;下雪天给棚增加散射光即可。光照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平菇的产量和品质。光照较强的菇棚内,平菇子实体颜色较深,叶片较厚,菇片韧性好,产量也可增加20%左右。实践中发现,即使是同一白色平菇品种,在光照较强的条件下,其子实体颜色也会变成浅灰色,甚至变成红褐色;而同样是黑色平菇品种,在高温暗光下培养,其菇片照样会长成浅白色,甚至白色。因而在栽培管理中.宜先权衡菇质、产量与售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确定菇棚的光照强弱及时间长短。相比较而言,适当增加光照,效益会明显提高。
2)水分宜少不宜多。冬季气温低,棚内地面及培养料表面的蒸发量少,菌丝体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量大大降低,消耗的水分相应减少,加之菇棚在管理上以保温为主,经常闭棚,棚内水汽大多难以散发至棚外。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导致棚内需水量较少,菇棚喷水宜控制,不可过多对于空间较大,菌棒摆放较少,或通风状况较好而又较易升温的菇棚,喷水量以1一2d(天)喷1次为宜;反之,可2一4d(天)喷1次。冬季宜用50℃左右的热水棚内喷雾,保持棚内相对湿度在85%一95%,保持培养料表面较为湿润即可。喷水时切记不能喷"闭棚水",即不能在闭棚不通风的条件下喷水。这是因为在密闭的条件下喷水,棚内的相对湿度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100%,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子实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受阻,难以正常生长,造成菇片上卷,甚至枯黄而死,引起生理性病害。
3)通风宜勤不宜大。通风换气可增加菇棚的氧气含量,但是棚外的冷空气随之会侵入棚内,从而降低菇棚的温度。因此冬季宜在保证棚内氧气够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通风时间。对于空间较大,通气状况良好的菇棚,宜采用短时间小通风的方式换气,ld(天)可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分钟);反之,宜通风8一10次,每次20min(分钟),同时辅以为走动,使通风死角部分亦能正常换气;
4)加温宜廉不宜奢。温度是影响冬季平菇幼蕾产生及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上宜在满足平菇正常生长所需温度下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燃料投放:现蕾前若棚温过低或温差过小,则菇蕾很难形成;现蕾后棚温过低,则子实体基本停长,长期保持菜花状而不分化,或即使分化,菇片上也会长满白色的小刺或菇上长菇形成畸形菇,商品价值降低因而在管理上,菇蕾形成前后宜以太阳光能为主要增温方式,必要时用火炉维护棚温在5℃以上,以利于保温并拉大温差,促使菇蕾形成;待大部分菌袋显蕾后,宜控制棚温在8℃左右,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
上一篇: 小苍兰主要有哪些品种?
下一篇: 如何根据小麦墒情进行小麦冬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