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苦瓜 > 苦瓜白绢病应如何防治? 苦瓜

苦瓜白绢病应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苦瓜白绢病

症状特点

病株外观呈凋萎状,检视茎基部及地下根部,可见患部变褐坏死,表面被白色菌索缠绕,地际土表亦可见到大量白色菌索及茶褐色菜籽粒状的菌核。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齐整小菌核[Sclerotium rolfsiiSacc.]。病菌以菌索及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借助灌溉水、流水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发病后菌核又借助流水传播或借助菌丝攀援接触邻近植株进行再次侵染致病。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植地连作,土壤偏酸,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施用未腐熟的土杂肥,往往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待调查。一些表现抗逆或抗病性较强的苦瓜品种,如长白苦瓜(即株洲1号)、大白苦瓜(云南)、槟城长身苦瓜(引自新加坡)、滑身苦瓜(广州)、湘苦瓜(湖南)、穗新2号苦瓜(广东)、扬子洲大纹苦瓜(江西南昌)等是否也抗白绢病,则有待各地进一步观察鉴定。

防治方法

(1)注意寻找和选育抗病品种,或从重病田中选育抗病单株。

(2)重病田实行轮作。无法轮作时,在收获后深翻并引水泡田一段较长时间,并采用毒土营养杯育苗,整地时撒施毒土(40%五氯硝基苯15千克/公顷混200倍细土),或穴施毒土护苗,或用50%田安水剂6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敌克松晶体800~1000倍液定植时作为定根水,有条件的可用哈茨木霉0.5~1千克配适当细土穴施护苗。

(3)定植后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继续定期或不定期淋施田安或井冈霉素水剂(量同上)2~3次,作为预防施药,发现病株后在挖除并妥善处理病株的基础上,对病穴及邻近植株淋灌田安或井冈霉素或速克灵、扑海因等封锁发病中心,控制病害蔓延。

怎样防治苦瓜白绢病?

苦瓜白绢病是真菌病害。可引致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索或菜籽状茶褐色小菌核,患部变褐腐烂。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索和茶褐色菌核。病菌以菌核或菌索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来年条件适宜时,菌核或菌索产生菌丝进行初侵染,病株产生绢丝状菌延伸接触邻近植株,或菌核借水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传播蔓延。连作或土质粘重及地势低洼或高温多湿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重病地避免连作。②及时拔除病株烧毁。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浇灌5%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们液,或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穴)浇灌药液0.4-0.5公斤。也可用40%五氯硝基苯加细砂配成1:200的药土撒入拔除病株的穴中与穴土混合,每穴撒100-150克,隔10天撒一次。③用培养好的哈茨木霉0.4-0.5公斤,加50公斤细土,混匀后撒在病株基部,可有效地控制病害扩展。

苦瓜白绢病防治方法:①重病地避免连作。②及时拔除病株烧毁。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浇灌5%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们液,或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穴)浇灌药液0.4-0.5公斤。也可用40%五氯硝基苯加细砂配成1:200的药土撒入拔除病株的穴中与穴土混合,每穴撒100-150克,隔10天撒一次。③用培养好的哈茨木霉0.4-0.5公斤,加50公斤细土,混匀后撒在病株基部,可有效地控制病害扩展。

【苦瓜白绢病症状特征】:病株外观呈凋萎状,检视茎基部及地下根部,可见患部变褐坏死,表面被白色菌索缠绕,地际土表亦可见到大量白色菌索及茶褐色菜籽粒状的菌核。

【苦瓜白绢病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或菌索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或菌索产生菌丝进行初侵染,病株产生的绢丝状菌丝延伸接触邻近植株或菌核借水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传播蔓延,连作或土质黏重及地势低洼或高温多湿的年份或季节发病重。

【苦瓜白绢病防治方法】:

(1)重病地避免连作。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301菌肥。
(3)及时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每株(穴)淋灌0.4-0.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