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
1、大豆菌核病田间初侵染是以残留在田间的菌核萌发成子实体(俗称小蘑菇)后产生孢子,随雨水在植株的中下部侵染,初期症状在叶腋处或茎杆(花、荚也可侵染)上形成水浸状斑块,后斑块逐渐扩大形成局部溃烂,并伴有白色菌丝,发病晚期有黑色菌核形成。因此,田间调查一定要认真细致。
2、菌核萌发形成子实体的必备条件是土壤含水饱和或积水8小时以上。因此,调查的重点应在历年菌核病发生较重且低洼易涝地块。
3、组织农户开展防治首先要对重点地块进行巡查,在发病初期,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在发病面积较大时,不但要及时拔除病株,还要对病株周围喷药保护。需要全田喷药保护时,建议采用机动式弥雾机,喷口向下作业,确保中下部植株叶片着药。防治药剂可用50%速克灵(腐霉利)、40%菌核净、50%扑海因(异菌脲),每公顷用量1.5公斤,对水喷雾,隔7天用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