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灭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但还存在一些缺陷,如一般只能诱发短期免疫,即4个月。
1、选择使用有效疫苗
防疫接种前,要先鉴别疫苗是否过期、失效、效价是否高,疫苗瓶是否有裂损。如遇破乳或超过规定量的分层则不能使用。
2、疫苗当天开启当天用完
疫苗入库应做好记录,使用时采取“先入先用”的原则。每瓶疫苗启用后,瓶内剩余疫苗用蜡封闭针孔,于2℃~8℃储存,超过24小时不可再用。
3、器械消毒
接种所有器械,如注射器等,用温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至少15分钟。严禁使用化学方法消毒。
4、动物免疫要求
免疫前应了解接种动物品种、健康状况、病史及免疫史,凡是病、瘦弱、临产母畜(10天~15天)不应接种,待病畜康复、母畜产后再按规定补针。
5、善后处理
使用疫苗后,所有疫苗包装、如疫苗瓶、使用过的酒精棉球、碘酊棉,要集中销毁。散乱在畜舍中会成为病原的来源。
6、饲养管理
接种疫苗的前后2日~3日不要投喂抗生素,在饲料中,复合维生素用量提高5%,连用1周。
7、防治注射口蹄疫疫苗反应的措施
接种后,少数动物因品种、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疫苗反应,应加强观察,及时用肾上腺素或其他办法治疗,以减少损失。
8、接种后的运动养殖户(场),应在畜舍内外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工作,坚持1周。
9、凡曾接触过病畜的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帽和经必要的消毒后,方可参与疫苗注射。
10、接种动物,应休息1天~2天。
11、接种高龄孕畜或瘦弱动物,应做到一观察、二诊断、三注射。
一般情况下是会的
1 、制定免疫计划,合理安排免疫程序?xml:namespace>
根据该地区发生动物传染病种类,应发动物种类,发病分布情况,转群,天气变化,季节等因素充分考虑进行详细的计划,开展免疫工作。
2、疫苗的毒力和免疫剂量
疫苗的毒力过强或残留毒力也是造成疫苗反应重要原因。免疫操作按照防疫操作规程开展。首先要提高免疫人员的技术水平,熟练掌握疫苗保存温度、免疫方法、注射剂量和部位等。给技术人员划定责任范围,增强免疫人员的责任心。
3 、免疫技术动作要求
免疫技术动作要轻柔,让牛、羊尽量做到放松,不能粗暴地抓牛或拍打牛身,疫苗注射量不能变的条件下,要一半量的疫苗注射牲畜注射部位的一边、还有一半量注射另一边。避免造成损伤或加重应激反应,要尽量减少应激带来的损失。
4 、免疫器具要严格消毒
必须对免疫用具严格消毒,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针头要达到肌肉内,并严格按1头/1针头注苗;每次使用注射器后高压灭菌,把消毒针头和用后针头分开装,决不混乱。
5 、减少疫苗进入牛、羊体内的温差刺激
一般疫苗在2~8℃下冷藏保存,防止冻结、高温和阳光照射;牛体的正常体温在38~40℃之间,如果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疫苗后就进行注射,将导致疫苗吸收不良,影响了疫苗的免疫应答。冬天注射之前1~2h,把疫苗取出后放在温水中(37~40℃),使疫苗的温度尽量接近牛的体温才进行注射。
6 、注射疫苗顺序
注射疫苗应从安全区开始,再注射受危胁区,最后注射疫区,严禁疫区的工作人员到非疫区。注射疫苗时,如发现有病、瘦弱和临产期母畜、未断奶幼畜则不宜注射。
上一篇: 夏黄瓜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下一篇: 黄瓜早衰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