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其他蔬菜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
1 发展现状
1.1 荷兰
荷兰是世界上温室栽培发达国家,温室面积约1万公顷,其中蔬菜作物占4500hm2,花卉占4400hm2,盆栽作物占1100hm2,上述作物用无土栽培的面积超过4000hm2。无土栽培的主要形式为岩棉(质地轻,孔隙度大,透气良好但持水力差)栽培,其他还有深水培技术(作物根系悬挂在栽培容器的营养液中,营养液的深度不一,但都需不断流动,循环供液,以解决营养液中氧气不足)、营养膜技术(仅有一层薄营养液流过栽培容器的底部,使供氧条件大为改善)以及少量试验性雾培等。荷兰在20世纪80年代时,虽用一定机械操作,但手工作业占相当比重。无土栽培技术发展以后由于荷兰工业基础好,加速了无土栽培自动化、现代化程度的发展。如petson花木公司,8000m2的盆花栽培,从花木的播种、养苗、定植、装盆、管理等只需3个工人。每年可生产30万盆花,产值达180万美元。
1.2 日本
日本的温室及无土栽培较为发达,1997年统计全国温室总面积约为5.26万公顷,无土栽培主要蔬菜与花卉面积为916hm2,其中蔬菜655hm2,日本无土栽培设施与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蔬菜无土栽培的系统,以深水培为主,其次为岩棉培系统和营养膜技术。
1.3 中国
我国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的发展历史可大致分为以下3个阶段。
(1)由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阶段。中国最早的蔬菜无土栽培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的四维农场,采用基质栽培方式,栽培基质为煤渣,营养液循环供液,生产番茄、黄瓜和西瓜,是中国最早的无土栽培基质。
(2)国内试验研究阶段。在中科院上海植生所科技人员的影响下,1959年上海宝山县的菜农用瓦砾为基质在缸内无土栽培番茄试种成功。1966年用同种方法试种番茄、黄瓜、茄子成功。1976年用瓦砾和糠灰为基质种植番茄成功。
(3)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蔬菜设施栽培迅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同时也带来了污染问题。为此,日益需要以无土栽培生产无污染、洁净卫生的蔬菜,这时期各地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先后开展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对栽培基质的研究更是蓬勃兴起,筛选出了诸多栽培基质。我国无土栽培设置系统南方多为水培系统,北方则以基质栽培为主。
2 优点
2.1 免除了土壤连作障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
2.2 优质高产
2.3 省水、省肥、省工
2.4 有利于实现蔬菜栽培的自动化、现代化管理
2.5 栽培地点选择余地大
3 存在的问题
3.1 成本过高
国外用基质岩棉,如美国常用的基质有蛭石、珍珠岩、泥炭、岩棉、砂树皮、木屑、聚丙烯泡沫塑料等。我国如果用基质培岩棉则主要靠进口,成本很高,并需要经过消毒、配比、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质培的应用。
3.2 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技术水平不成熟,无土栽培不增产甚至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不难看出,无土栽培的高级方式应为无基质的水培和气培,但其管理的复杂性都要高于基质栽培。若进行果菜类等长季节作物的无土栽培,还需继续探索。
3.3 劳动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无土栽培对生产者的素质要求很高,生产者不仅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还要掌握好蔬菜的生理生化机械电子方面的技术。目前,我国真正能掌握这些技术、又在第一线从事生产的人较少。
3.4 简化技术
需要各地农技或科研部门,总结特定的无土栽培技术,制定成简便易行的操作步骤,农民只需按比操作即可。为使各种管理操作均有类似的“指导”可循,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待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