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其他豆类 > 如何防治豆角上的蓟马? 其他豆类

如何防治豆角上的蓟马?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蓟马是属于缨翅目,锉吸式口器将植株幼嫩部分磨开吸食汁液,常造成植物的幼嫩组织出现变形,变色斑点、皱缩卷曲等症状。但就豆科作物而言,棕桐蓟马、花蓟马会有对其危害的报导。但上述蓟马对于豆科作物的危害程度,是远不及其他如豆螟类、夜蛾类、蝇类、金龟子类等对豆科作物的危害程度。一般情况下,对蓟马的化学防治药物,目前有较多的农药品种都是效的。如:25%蝉虱净悬浮剂1000倍液(噻酮·异威),或20%顽虫敌乳油1000倍液(增效毒死蜱),或48%锐虫清浮油2500倍液(毒·辛)等。但由于蓟马个头较细小,成虫一般体长约只有1毫米,且有活跃、善飞、怕光,成虫寿命短(约6~12天),发育适温期约在15~32℃,但繁殖快的特点。因此,在防治蓟马上应根据其特性而进行。例如:喷药时应选择傍晚时间进行,如果喷药时机在光照较强的时间,则蓟马常隐蔽于阴暗的作物缝隙处,或草丛中而对防治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其二,由于蓟马善飞,喷药防治时,应先从植地外围喷施包围然后向中心收缩,则防治效果更理想。三是由于蓟马繁殖较快,且其卵常产于叶肉内,因此,要隔约5~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才能收到稳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