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特性。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其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一种单股 RNA 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50~80nm ,包有囊膜,具有较弱耐高温性,一般在 56℃温度下就能够被快速灭活,但能够在低温条件下保持稳定,尤其是在-70℃低温条件下冻干能够保存多年,且一般消毒药物都能够快速将其杀死。该病毒能够在胎牛的肺、睾丸、肾等牛源性细胞以及猪肾细胞上生长,其中胎牛肾细胞和睾丸细胞感染性最高。另外,由于该病毒和猪瘟病毒是同属病毒,二者存在共同的可溶性抗原,因此在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中会发生交叉反应。猪接种该病毒后,尽管其对低毒力的猪瘟病毒能够形成免疫力,但无法抵抗强毒株的攻击。
发病特点。该病的自然宿主是饲养、野生的反刍动物以及猪,自然感染条件下,只有黄牛、牦牛、水牛等会发生该病,山羊、绵羊也能够发生临床感染,且感染病毒后能够形成抗体。任何年龄的肉牛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尤其是 6~18 月龄的肉牛比较容易感染。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动物,经由排泄物向外散播病毒。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导致感染,易感牛通常是由于摄取污染病毒的饮水、饲料或者吸入携带病毒的飞沫而发生感染,且病毒还能够经由胎盘导致垂直感染,公牛患病可经由人工授精或者自然交配的方式导致与配母牛发生感染。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在秋末冬初相对比较容易发生。
上一篇: 小麦田进行秸秆还田有哪些注意事项?
下一篇: 豇豆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