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花椰菜 > 花椰菜菌核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花椰菜

花椰菜菌核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花椰菜菌核病的症状:苗期、成株期、采种株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腐烂,生白霉或猝倒。 成株期发病,多在近地面的茎、叶柄、叶片或叶球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后期病组织软腐,病部表面长出白色至灰白色絮状菌丝体和黑色鼠粪状菌核。采种株多在终花期发病,除侵染叶、荚外,可引起茎部腐烂,中空,表面及髓部生白色絮状菌丝和黑色菌核,晚期致茎倒伏。

花椰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①农业防治:清除混杂在种子中间的菌核,避 免将菌核播人田中。重病地应与非寄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 作。有条件最好水旱轮作。②药剂防治:作为病害预防或在 发病初期可选用400克/升嘧霉胺悬浮剂(施佳乐)800〜1 000 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凯泽)1 000〜1 500倍液,或 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新贵)1 000〜1500倍液,或50%异菌 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600〜800倍液等药剂均匀喷雾,每隔 7〜10天一次,连续2〜3次。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

1、症状:成株受害多发生在近地表的茎、叶柄或叶片上。初生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引起叶球、或茎基部腐烂,但不发生臭恶,在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黑色鼠粪状菌核。采种株(大白菜、小白菜、萝卜)多发生在终花后期,为害叶、茎及种荚,以茎部受害最重。一般先从衰老叶片边缘或叶柄开始发病,水渍状,浅褐色,并从叶柄向茎部蔓延,引起茎部发病,病斑初呈水渍状,稍凹陷,浅褐色至白色,斑面生白色棉絮状菌丝(高湿状态),最后茎秆腐朽,呈纤维状,茎内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2、防治:发病严重地进行深翻,菌核深埋土中,子囊盘不能出土,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喷洒杀菌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每隔10天喷药一次,共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