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塑料大棚代替菇房栽培平菇,具有建造容易、成本低廉、保温保湿性好、能利用太阳能、有散射光以及容易造成昼夜温差等优点。目前,这种栽培设施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塑料大棚的种类较多,从外观上可分为拱形塑料大棚和斜坡形塑料大棚。
(1)拱形塑料大棚:是最常见的一种大棚,建棚场地要求避风,冬季向阳,夏季可遮阴。大棚骨架多采用钢管、竹木、水泥预制品等,一般高2.5〜3米、宽5〜10米、长20〜60米。建造时先将骨架搭建好,然后覆盖塑料膜,塑料膜多采用髙强度聚乙烯膜或聚氯乙烯有色大棚专用膜,最后用稻草或麦秸草帘遮阴,也可采用遮阳网。东、西侧棚顶各设1个拔风筒,在棚的东西两面正中开门,门旁设上'下通风窗。棚外四周1米左右挖排水沟,挖出的土用来压棚膜下脚。
(2)斜坡形塑料大棚:通常东西走向,仿薄膜日光温室设计,能借助日光增温。菇棚方位要求坐北朝南,光照充足。大棚三面砲墙,顶部和前面覆盖塑料薄膜。后墙髙2.2米,距后墙0.7〜1米再起中脊,两面山墙自后向前逐渐降低。在棚内埋立若干自后向前髙度逐渐递减的排柱。柱上端用竹竿或木杆连接起来,形成后髙前低的一面坡形棚架。覆盖塑料薄膜后用绳索拉紧,塑料薄膜上覆盖草苫遮光保温,两侧墙留棚门,后墙设一排通风口,通风口距棚底1.2米左右,通风口直径0.3米,塑料薄膜前沿可掀起兼作前通风口。为了增加棚的保温保湿性能,棚底也可低于地面55米左右。大棚骨架也可采用水泥预制品。
上一篇: 怎样识别和防治番茄线虫病?
下一篇: 观赏蔬菜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