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根癌病
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根部及根部颈部,形成肿瘤,造成桃树生长不良或死亡。本病能侵害许多种果树和作物。
1、为害症状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也发生于侧根或支根,瘤体初生时乳白色或微红,光滑,柔软,后渐变褐色,木质化而坚硬,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瘤体发生于支根的较小,根颈处的较大,以根颈部位的瘤体影响最大。受害桃树生长严重不良,植株矮小,果少质劣,严重时全株死亡。
2、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存活于癌瘤组织中或土壤中,可随雨水径流或灌溉水,及带病苗木传播,通过伤口侵入。碱性土壤有利于发病,重茬苗圃及重茬桃园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苗地及桃园尽量避免重茬连作。
(2)苗木出圃时严格剔除病苗;新建桃园时加强检疫,防止带入病苗。
(3)加强果园检查,对可疑病株挖开表土,发现病后用刀刮除或彻底刮除并用1%五氯酸钠或0.1%升汞液消毒;也可用根癌灵20倍液浸根(对病苗)或泼浇根部(大树)。
(4)苗圃应用无病土育苗,培育健壮无病苗木。
(5)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
防治方法是在桃芽膨大而尚未绽开时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严重时在展叶后再喷0.3度石流合剂,同时结合人工及时摘除病叶、病梢烧毁,减少病源。细菌性穿孔病多在春夏之际发生,造成叶片穿孔、脱落。防治方法:在早春萌芽时(露绿期)喷布1:1:100倍的波尔多液。喷药时需注意与石疏合剂的喷药期之间有7-10天间隔期,且在展叶后宜改喷65%代森锌400-500倍液防治,以免产生药害。桃炭疽病为害果实和枝稍,4-7月间均能发生,花后连阴雨天气易造成该病暴发。可结合对挑缩叶病和桃疮痂病的喷药进行防治。桃疮痂病主要为害果实,幼果期喷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或25%多菌灵400-500倍液,或75%托布津1000倍液,均能有效地防治该病。
1、桃炭疽病 硬核前幼果染病,果面上发生褐绿色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扩大凹陷,并产生粉红色粘质的孢子团,幼果上的病斑顺果面增大并达到果梗,其后深入果枝,使新梢上的叶片纵几向上卷,这是本病特征之一。被害果大多在5月间脱落。果实近成熟期发病,果面症状与前相同,还具有明显的同心环状皱缩,最后果实软腐脱落。早春桃树开花及幼果期低温多雨,有利发病;果实成熟期则温暖、多云多雾、高湿环境发病重。
防治方法:(1)切忌在低洼、排水不良地段建桃园。(2)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时夏剪,改善树体风光条件,摘除病果,冬剪病枝,集中烧毁。(3)药剂防治:萌芽前喷石硫合剂加80%五氯酚钠200倍或1:1:100波尔多液,铲除病源,开花前、落花后、幼果期每隔10-15天,喷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药剂交替使用。
2、桃流胶病 是枝干重要病害,造成树体衰弱,减产或死树,有非侵染性和真菌侵染性两种。春夏季在当年新梢上以皮孔为中心,发生大小不等的某些突起的病斑,以后流出无色半透明的软树胶;在其他枝干的伤口处或1~2年生的芽痕附近,也会流出半透明的树胶,以后树胶变成茶褐色的结晶体,吸水后膨胀,呈胨状胶体,严重时树皮开裂,枝干枯死,树体衰弱。
防治方法:(1)加强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料,注意果园排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口,保护好枝干。(2)治疗。树体上的流胶部位,先行刮除,再涂抹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涂抹生石灰粉,隔1~2天后再刷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20~30倍液。
上一篇: 耕地机工作时跳动有哪些原因?
下一篇: 栽培竹荪安排在什么时候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