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鹿 > 母鹿不孕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鹿

母鹿不孕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不孕原因

1.1 先天性不孕

  多表现永久性不孕。如胚胎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或缺陷,母鹿的两性同体及近亲繁殖所生后代的遗传性疾病等。

1.2 后天性不孕

  母鹿与周围环境的平衡统一遭到破坏,致使母鹿生殖机能受到影响,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不孕。在诸多后天性不孕中,饲养管理性不孕占有较大的比例。

1.3 环境性不孕

 母鹿的繁殖过程中受当地气温、光照、湿度等水土气候的影响,当以适应了环境突然改变引起机体的应激,导致神经系统、垂体、内分泌、生殖机能调节紊乱,可引起母鹿不孕,

1.4 技术性不孕

 因繁殖技术不规范造成的不孕。人工授精室、授精用器械消毒不彻底或临时消毒时用刺激、挥发性消毒药品,如来苏儿、福尔马林等,影响了精子的活力,致使母鹿受精率降低。

由于各种应激因子的作用,在母鹿胚胎(合子)未附殖(着床)前,引起胚胎死亡后被吸收。  

1.5 疾病性不孕 

1.6 老龄性不孕及免疫性不孕

  机体状况和生殖机能达不到生殖状态。  


2 防治措施

2.1 要做好母鹿的普查工作

  摸清老年、体弱和历年有繁殖障碍的母鹿,查对母鹿卡片、耳号、配种繁殖记录等,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淘汰永久性不孕的母鹿。

2.2 做好鹿群的饲养管理

  搞好各种树叶的收集,胡萝卜、青贮饲料等饲料的贮藏。防止雨淋、日晒和霉烂;按母鹿繁殖各阶段制定日粮标准,合理搭配饲料,尽量做到多样化,全年不断青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全价;防止母鹿过肥或过瘦,按强弱、大小合理组群,防止圈养鹿密度过大。饲槽容量与摆放的位置合理。保证每只鹿的进食和饮水。同时减少各种人为应激,建立良好生产环境。

2.3 授精人员要严格遵守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正确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减少因技术失误造成的不孕。

2.4 每年定期对鹿群进行随抽样或全群的检疫

  搞好驱虫和免疫工作,对患传染病而不能治愈的母鹿(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应淘汰,并做无害化处理;对患有生殖器官疾病的母鹿,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