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蔬菜中的主要污染物是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等。其中①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目前生产品种最多、使用量最大,也最可能引起强烈中毒反应的污染物。②蔬菜是最易富集硝酸盐的植物,特别是现代农业化肥的大量施用,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急剧上升。③蔬菜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城市垃圾污泥和含重金属的化肥、农药,有毒重金属主要指铅、汞、镉等元素。长期进食被农药污染的不合格蔬菜,会产生慢性农药中毒,影响人的神经功能,严重时会引起头昏、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等症状。硝酸盐本身毒性不大,但它在人体内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导致人机体内缺氧,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亚硝酸盐还可导致消化系统癌变。通常硝酸盐积累顺序为:叶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瓜果类>豆类>茄果类。蔬菜中重金属的污染一般不会引起急性中毒反应,但其长期积累给健康带来严重潜在威胁。
蔬菜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 在中国,来自食物方面的危险问题,正成为公众视野中一个日渐喧哗的话题。民以食为天,,蔬菜占半边,,蔬菜为城乡居民一日三餐不可忽缺的主要食品,也是农民重要收入来源,其质量安全状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影响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错综复杂,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因素。
1、 生产环境
(1)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了菜地尤其是城郊菜地土壤、大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
(2)化肥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高毒、剧毒农药过量使用,造成农药残留超标。
2 、农业投入品影响
(1)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 不配套。
(2)大多数菜农文化素质不高,对农药和激素安全使用标准,农药和激素合理使用准则,以及农药和激素的性质缺乏了解,从而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甚至超范围使用,造成蔬菜质量偏低。
(3)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的2次污染。
3 、生产技术普及程度没有真正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急需的技术支持体系,先进生产技术规范的推广、落实不到位。蔬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均未能做到按标准和规范要求生产、加工、销售,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过程脱节较为严重。
4 、加工水平
(1)添加剂超量使用。
(2)原料质量难以保证。
(3)加工设施和工艺简陋,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5、 质量诚信机制 在蔬菜产品流通过程中,质量诚信机制不健全,城市消费者,普遍对所售无公害蔬菜产品缺乏信任感,无公害蔬菜产品优质优价难以实现,使生产者不愿意增加投入,蔬菜产品质量不能形成良性循环。
6、 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土地的分散经营和自由种植,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与单个农户自身利益结合不够紧密,加大了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措施的推广、品牌的培育和监管难度。
7、 保障机制 法律法规不健全,很多质量安全问题处置,缺乏依据;投入机制不健全,国家对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缺少鼓励政策;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不健全,质量安全经常出现反复,治标没有治本;农业部门自律性快速检测网络建设不到位,农业执法综合执法长效机制没健全,有害农业投入品管理不到位,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8、 经营和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分散的农户经营,企业与农户不能形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质量追溯制度没有有效的载体,质量安全管理点对点治理不能有效实现,管理非常困难,相关政策不配套和立法工作滞后,质量整治效果有限和经常反复。
上一篇: 二嗪磷能防治哪些害虫?
下一篇: 生姜白星病危害如何进行緑色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