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为什么有的养殖户发展野猪养殖不赚钱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有的养殖户发展野猪养殖不赚钱的原因分析?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引进的种猪原始母猪不合适;杂交野猪,不是拿任何家母猪同纯种野公猪交配出来的后代都行的。原始母猪选择不当,它的后代做种猪要么缺少奶水,要么毛色不行,要么瘦肉率不高,要么饲料报酬率太低。养殖这样的品种当然赚不到钱。

2、公猪纯度太低;有的朋友买进了低纯度的公猪(一般供种者规定一公几母的公猪纯度达不到要求),用这样的公猪配出来的后代,产生性状分离,毛色和体形五花八门,大部分不像野猪,卖不出去。这样的养殖哪能赚到钱?记住:做种的公野猪的纯度不能低于75%。

3、引种价格畸高畸低;有的炒作型的供种企业,把种野猪的价格定得高出商品猪数倍,还美其名曰“品牌”。实际上这类企业既不懂技术,自己也没多少货,一个二道贩子而已。你给这样的企业打交道能赚到钱吗?

4、套用养家猪的饲养方法;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所谓野猪养殖技术大多数是照搬家猪养殖技术。尤其是饲料配方,他们照搬养殖瘦肉型家猪的配方。这样就会产生两个严重后果,一是这样喂出来的野猪肥肉过多,肉质变差;二是养殖成本太高。要知道,野猪的饲料报酬率要大大低于家猪,你用喂家猪的配方喂野猪那是赚不到钱的。

5、自己去搞杂交野猪;有的人买进纯种野公猪,拿它去和家母猪杂交,以为这样可以节省成本。他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你就不想想,如果有这么简单,那杂交野猪早就出现了。这些人重走弯路,不赔才怪。

6、恐慌性低价抛售;有的朋友发现自己被炒种者忽悠---“包回收”原来是诱饵,自己对新产品的营销又乏术以及营销的难度缺乏心理准备,于是害怕产品卖不出去,干脆拼命降价销售。10多年来,我不断看到过把野猪卖到成本线以下的。这样的做法,不仅自己亏损,还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当然最终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

7、舍不得多花钱,买进种猪太小;有的朋友想节约开支,花低价买进太小的种猪,比如10几20斤的小野猪。这样的小猪,经过运输,改变环境和饲喂方式,它容易生病死亡。其结果,本想节省钱反而赔了钱。再者,野猪在小的时候长得很慢。所以买大点的种猪比买小的更划算。

8、种母猪个头太大;有朋友会说,个大还会不好吗?有的炒种的也声称自己的野猪个大高产。有人说,南方野猪个小,前不几天在央视还看到有事主说南方野公猪体形不好,而某某地方野公猪个大体形好的。凡内行就知道,母猪个越大,消耗饲料就越多,而且越容易压死小猪。所以说,养个小的母猪饲料成本低,更划算。有人会说,母猪个小,生的后代个也小。我说,野猪肉的缺陷就是口感差,所以,广东人爱吃小野猪。在北方或者广东以外的其它地方,为了保证口感好,我们的商品猪也不能养太大去卖。你要那么大的野猪干嘛?我们一定要闹清楚,养野猪追求的是质而不是量。你要是想追求个大高产,你去养良种家猪得了!备注:野猪要养到适当的大小,重质不要重量。

9、轻信炒种者的夸大宣传,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是那样,于是就放弃了,不少炒种者夸大养野猪的经济效益,比如说它是“养家猪的多少多少倍”,“成本低”,甚至有的还说“即使按家猪的价出售,还是赚钱”等等。等你养起来后,发现不是这样,就象一下子跌进了冰窖里。于是匆匆忙忙地选择了放弃。

10、搞传销式炒种,包回收,高出高进;有的朋友效仿那些炒种者,自己买回来种猪后,也搞什么“包回收”。高价卖出,次高价回收,然后把收回来的种猪又卖给别的购种者。这样表面上看很能赚钱,可是你发展的养殖户他的野猪繁殖呈指数式倍增,当你卖出的速度低于回收的速度时,你的这个模式就会“崩盘”。有 “崩盘”的迹象后,骗子会选择逃走;不逃的能不亏吗?

11、养殖技术不过关;很多供种的都说:野猪抗病力强,容易饲养。

12、模仿生态环境散养;有人受媒体宣传的影响,搞所谓的仿生态养殖,或围一大片山林,或利用岛屿搞散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