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农业水资源短缺,尤其在冬小麦生长季。因此山汛期降水形成的底墒特别是土壤深 层储藏的水分则成为小麦生长的重要水源之 。利用底墒和上壤深层贮水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 主要措施之一。
l、在正常的底墒条件下,无自然降水和人工补水,底墒供水最长时限为灌浆后期,冬小麦 层的有效底墒供水率不仅随着土层深度降低,而且随着底墒量的减少而下降。较低的降水量 拔节~成熟期。 2、不同的底墒对冬小麦的根、茎、叶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根的影响尤为盟著,充 足的底墒能够促进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底墒与叶面积指数(LAI) 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底墒对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地上总干物重等有显著影响, 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底墒有显著的二次曲线(抛物线)关系,由此求得最佳底墒为85.37%(占田间 持水量百分比)。 3、施肥深度在20~40cm范围内,能明显促进冬小麦中、下层根系的生长发育,扩大作物觅 取水分和养分的土壤空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储藏在土壤深层的水分,从而能充分发挥土壤水库 的调控作用,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4、有限供水试验表明:表层土壤永多根多,根系反应敏感。上层于旱促使根系向深层发育, 利用下层水量较多。 5、配合充足底墒,前期控水,有限的一定量的水分拔节期(关键期)一次供给比在返青和拔 节分别供给,更为有效科学。
上一篇: 测土配方如何实现增产和增效?
下一篇: 黄瓜叶片有黄点,怎么办?